不僅如此,慕容復還天賦奇才,習練百家武學,承襲絕技“斗轉星移”。
用劍,他招招連綿不絕,如行雲流水,瞬息萬變,全身如罩光幕。
用刀,他深中竅要,得其精義,虎虎生風,輕而易舉就在太湖之畔的碾坊中制服了段譽。
他武功淵博,武林不管哪一派哪家,無一不會,無一不精。
若制人性命,必使用那人的成名絕技,正所謂“以彼之道,還施彼身”。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萬千光彩加身的慕容復,最大的弱點就是他太“孝”。
他自幼便心存父親教導他的中興復國、重建天下的雄圖偉志,無時無刻不念祖宗遺訓。
每當有人提起重振大燕雄風時,他都提起長劍,將兵刃舉在胸前,肅穆靜立,容色莊重,大聲道“復國之志,無時或忘”。
似是吳王闔閭、越王勾踐,復國之志早已浸入面板、溶入血液、深入骨髓,如燭火一般炙烤著他的心。
這顆心隱隱作痛,它痛四海清平、人心思治;它痛復國無門、壯志難酬;它痛清明時節、何是祭祖?它痛九泉之下、先人可安?它痛人力微薄、何去何從?
於是,他披星戴月、四方奔走,但天意弄人,他從未暗室逢燈。
當面對三十六洞、七十二島之人時,他首先想到“這裡數百好手,實一支大大的精銳之師”。
當群豪誅殺喬峰時,他想到收攬人心、以為己助。
當西夏招贅時,他想到十萬強兵、埋葬兒女情長。
最後,他甚至劍殺自己舅媽和家臣,認賊作父,只為能風光無限地書寫個“復”字。
令人惋惜的是,他失敗了。
夢中森嚴的皇宮坍塌了,他也就瘋了。
想到這裡,白穆不由嘆了口氣。
一個依靠理想活著的人是幸福的,卻也是痛苦的。
慕容復不是沒有意識到現實和理想的距離,年復一年地奮鬥卻始終換不到結果,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慕容復的悽然可想而知。
不是每隻鳳凰都能在煉火中涅盤重生,王霸雄圖、恨海情天,若非經歷生死輪迴,又有幾人能如慕容博最終釋然呢?
終生在無奈中掙扎,在理想前徘徊,幸運和不幸在慕容復身上交雜纏繞,使之終身不得解脫,最後以癲狂收場。
有人說悲劇是把美好的東西毀滅給人看,那麼慕容復的人生無疑便是一個最美的悲劇。
一隻美麗的鳳凰以極端殘忍的方式死去,留下一兩片華美的羽毛,上面流著生命的血和淚。
孤寂在風中漫舞,折射出清冽的光芒,長嘯秋野、悲風悽悽。
當世事化作了清澈的虛無,只有滿山紅葉,依舊在風中緩緩傾訴,傾訴這隻鳳凰高貴的過往。
漸漸的,一個越發豐滿、立體的形象在白穆腦海中成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