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上山下鄉,是這個年代獨有的一個印記,也是這個年代所有知青心中一段美好的記憶。
他們在這段經歷中所結下的友誼,在往後的生活中,將伴隨每個人的一生。
晚上八點左右,雪茹酒樓二樓大廳,霓虹閃爍,濟濟一堂。
大廳已經佈置的有模有樣,亮亮堂堂,在最前方是一個舞臺,上面擺著一架鋼琴,頂上貼著知青同學會的紅幅。
大廳裡面已經坐滿了來參加聚會的房山小清河插隊知青,舞臺上一人正在唱著小曲,旁邊還有人拉著鼓風琴當伴奏。
底下的知青們則觥籌交錯,時不時的喊上一兩句叫好聲。
而張正和韓春明兩人此時才姍姍來遲,緊趕慢趕的到了雪茹酒樓的大門口。
“春明,都怪你,要不是你在那拖拉,讓你換身衣服怎麼也不換,我們至於現在來到嗎。”
“換什麼換,哥們現在就是一收破爛的,穿的好有什麼用。”
張正和韓春明兩人一邊打著嘴炮,一邊向著二樓大廳走去。
……
“咱們房山有句老話啊,叫一年蘿蔔二年蔥,芝麻重茬得三冬,你們這些成立的知青啊,在小清河插隊,一呆就是三年……”
兩人還沒進大廳,就聽到了他們當年插隊的小清河楊書記的講話聲。
張正和韓春明互相對視一眼,隨後雙雙比了一個“噓”的手勢,放輕了自己的腳步。
進入大廳之後,兩人熱情的和插隊的知青們悄咪咪的打著招呼,同時找了兩個座位坐了下來。
只是兩人剛落座,還沒等他們屁股坐熱,臺上不知道什麼時候已經換成他們知青同學的楊華健,突然伸手朝著他們方向一指,
“哥們姐們,你們快看看是這是誰來了!”
楊華健今天上身穿著白色襯衫,下身搭一條西褲,看上去精氣十足,其他來參加聚會的知青們,一個個也都打扮的人模狗樣的,看樣子是把自己壓箱底的衣服找了出來。
此話一出,眾人的目光頓時順著楊華健指的方向看去,兩人正在抓東西的手頓時停在了半空中。
“說你倆呢,躲什麼躲,楊書記今天在這裡呢,你們也敢躲?”
楊華健和他們兩人的關係都不錯,這話純粹就是開玩笑,和他倆鬧著玩呢。
但韓春明一聽這話頓時急了,連忙站起身來往臺上走去,同時嘴上還說道,
“我沒躲,哪裡躲了,我那是怕打斷楊書記講話。”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