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僅是朱元璋,就連一向足智多謀的劉伯溫也不由得搖頭嘆息了起來。
心裡默默感慨,這小子做出了一首千古絕詞飄了,竟然敢大談國事。
接下來,肯定是一番紙上談兵的言論。
鬧不好,還會被問罪殺頭!
就在劉伯溫正欲出言阻止的時候,白辰的聲音卻再次響起。
“有時一個王朝的生與滅,僅在統治者的一念之間。”
“秦二世而亡,隋國祚不足四十載,王莽竊漢運,新朝僅存一旬!”
“種種這般前朝之鑑,都道明瞭一件事,而這件事也與現如今的大明朝息息相關!”
白辰一番話振聾發聵。
原本劉伯溫都到嘴邊的勸阻話,硬是給生生的嚥了回去。
白辰這是把如今的大明比作秦隋二朝!
是想說大明的國祚,可能只有短短的五十年不到!
當真是好大膽!
一旁的牛諒、李善長二人也是面露不屑,似乎覺得白辰這話是在危言聳聽。
可身為如今大明的最高統治者,朱元璋卻是三兩步上前,雙目死死的盯著白辰,神色迫切道:
“是何事?快說,不說咱砍了你!”
就見朱元璋額上隱約有青筋浮現,兩隻眼睛甚至瞪得比銅鈴還大。
作為大明朝的開國皇帝,他最擔心的是國祚延綿,最怕的也是國祚延綿。
往往統治者的一個錯誤決定,就能讓江山倒覆,大廈將傾!
別人可以不理會,可以認為白辰是誇大其詞,可朱元璋身為大明皇帝,他必須要刨根問底!
而面對老朱的威脅,白辰絲毫不懼,反倒是嘴角微揚,淡笑道:
“吏治腐敗,統治者無能,外族崛起,天災連綿,百姓民變,國力消耗,橫徵暴斂種種因素,需要維持到一個相對穩定的平衡。”
“錯一步,便是矛盾激化,家國不保。”
“正因如此,如今的大明也不能倖免一個問題,而這個問題自古有之。”
“什麼問題?!”朱元璋瞪眼問道。
“那便是國朝盛衰,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轟!!
白辰的話如同一記驚雷正中朱元璋的心頭!
這位什麼大風大浪沒見過的洪武大帝,這一刻,竟像是聽到了什麼莫大的驚天大事般,被震驚的無以復加!
國朝盛衰,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朱元璋想到了二世而亡的秦隋兩朝,又想到了自己的接班人朱標,甚至還想到了逃遁漠北卻一直無法消滅的北元勢力。
一抹震撼的目光在這位威嚴的帝王眼中掠過,可很快,就被他那凜冽的眼神掩蓋過去了。
朱元璋強作鎮定道:“一派胡言!咱大明豈可與秦隋二朝相比?咱大明現在蒸蒸日上,國祚萬年都不在話下!”
“噢?國祚萬年?”白辰輕輕一笑,道:“豈不是說大明吏治清明,毫無漏洞可言?”
“那陛下昨日為何要斬殺大明的官員?”
李善長:“!!!”
劉伯溫:“!!!”
牛諒:“!!!”
朱元璋昨日確實秘密處死了幾個官員,可那是朝廷秘聞,白辰是怎麼知道的?
一時間,包括朱元璋在內的其餘三位大臣,皆用驚愕的目光打量著白辰。
“別用這種眼神看著我。”白辰攤了攤手,佯裝無奈道:“陛下今日之考題,是檢驗各地糧倉的糧食成色。”
“然,除揚州一地外,其餘兩筐稻穀皆為次谷。”
“兩筐次谷分別來自太倉糧和軍糧,也就是說太倉管理員和軍需押解官都有貪墨腐敗其中。”
“按照陛下眼不著砂的性子,不難推斷出這種貪墨的官員定會被問斬!”
說到這兒,白辰深吸了一口氣,旋即抬起頭,聲音陡然提高八度:
“從古至今,清官如鳳毛麟角,貪官則多如牛毛,除之不盡,源源不斷!”
“野火燒不盡,吹風吹又生!”
“所以在草民看來,陛下此刻正為層出不窮的官場貪墨舞弊一事操心!”
“而草民正好有解決之道,能為陛下分憂,永除後患!!”
話落,餘音繞著承天門譙樓久久不能散去。
朱元璋以及三位朝廷重臣,這一刻,已然呆立在原地,驚若木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