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慈炅看著黃立極想了想,自己確實有點上頭了,不夠冷靜。
這治國果然不是易事,所有事情都是千絲萬縷的,有時候確實需要黃立極這樣的老滑頭。自己差點就做了五皇叔!
好難,進一步是五皇叔,退一步又是天啟爸爸。
但嘴上依然強硬,“好。但王體乾,朕要知道後續。讓朱燮元和秦良玉都單獨給朕上書,朕要知道奢安之亂還要多久才能平定。朝廷不能在西南投放過多精力,遼東才是大敵,陝西才是大患。”
“陛下放心,老臣會處理好的。”黃立極不等王體乾答話,趕緊搶話,把這事揭過。
朱慈炅沒心情繼續看張太后批的奏摺了,往加了軟墊的御座上一趟,閉上雙眼。
“黃先生今天入宮也有事吧?”
“哦,對。主要是陛下登基大典的事,各項事務都準備妥當了。老臣主要是想問問陛下的登基詔書有沒有啥特別的安排?”
黃立極早已經不把幼主當幼主了,而且可以肯定小皇帝知道這登基詔書的貓膩。當初天啟遺詔搞出四個版本就是明證,他可不想在這種小事上跟小皇帝作對,先請示才是明智的。
“有,朕打算親自去南方看看,所以朕要親祭孝陵。”小皇帝聲音平淡,彷彿這是件稀鬆平常的事。
黃立極眼珠都快瞪出來了,“陛下是說太祖三百年大祭,陛下要親赴孝陵?”
小皇帝睜開眼,坐起。“怎麼?不行嗎?”
“不是,陛下,你才三歲啊。這來回千里旅途的——”黃立極擔憂的是小皇帝的身體,不是政治操作的難度。
“你放心,吉慶已經在打造朕南行的車船了,朕坐船去,來回也就四十天左右。”朱慈炅不以為然。
“陛下有問過張介賓嗎?”黃立極準備苦口婆心了。
朱慈炅不耐煩的擺手,“景嶽先生當然伴駕,沒啥玄乎的,朕身體好著呢。朝中有你,也有太后,朕也放心。”
黃立極暗自叫苦,這小祖宗哦,怎麼這麼能搞事。繼續低聲道:“恐怕兩宮太后都不會同意的。”
朱慈炅自信微笑道:“難道兩宮太后要阻止朕盡孝?百年才有這一天,如果朕不去,此生都再沒機會去看看南方了,那所有一切都是南臣說了算,朕不能容忍。”
朱慈炅沒說出口的是,他還想借此機會收拾下藩王,不過他具體方略還要再思量下。
黃立極算是理解了小皇帝的用心,果然是天生帝皇,年紀大點就完美了。
老黃有些疲憊了,反正他不想觸這個黴頭,誰愛勸,誰能勸,誰來勸。又道:
“陛下改組西苑新六衛的事,老臣已經平息了朝中紛爭。不過,有一難處,臣等都有點智窮。”
“說!”
“新六衛待遇驚人,導致邊軍不少強兵回京。邊防雖然暫時無事,但內閣都有點擔心前線士氣。同為皇上效命,他們還有欠餉。內閣更擔心,邊將家丁流失,邊將也會加薪留人。這必然導致遼餉進一步增加,齷齪之事層出不窮。”
黃立極一本正經的向皇帝問策,絲毫不把他當三歲小孩了。
朱慈炅坐直了身體,小模樣一臉嚴肅。這個問題可比他的憤怒和南巡重要緊迫,處理不好,大明邊防立時崩潰。想建新六衛的時候可沒想過會遇到這個問題,這可是個教訓。
王體乾在一旁也皺眉,大明可沒有這樣的問題。從來是一窮俱窮,沒有最窮,只有更窮。現在卻有一隻部隊,可以拿高軍餉了。不患寡而患不均,這咋搞。
朱慈炅思量了好一會,才緩緩道:“明旨天下,新六衛為天下標兵,各衛所均可推薦優秀士兵參加考核和試訓,合格則留,不合格則汰。”
黃立極眼前一亮,“陛下聖明!”
但朱慈炅依然愁眉不展,自己的方案肯定又有連鎖後果,只能面子上緩解矛盾,不能從根本解決問題。
邊軍問題是個系統性工程,自己似乎需要個參謀團啊。
朱慈炅又有些好笑看著黃立極,問道:
“朕這個‘天工寸晷定紛爭’能否對上黃先生的‘夜半片紙了當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