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文華殿,今日的南廡房,隨著一聲磬響,突然湧出四、五百位各色服裝的宦官。
在司禮監做完最後交接的李永貞被這陣仗嚇了一跳。
這些人三三兩兩的離開,輕聲交談。
其中不乏一些熟面孔,這些以前“老祖宗”不離口的人擦身而過,裝著不認識的樣子。
李永貞自嘲的笑了笑,當夜派人出宮失敗,他就知道自己有這麼一天了。
不過,他更想嘲笑的人是李朝欽,魏公死後和自己鬥得不可開交,結果被劉應坤撿了便宜。
先帝駕崩那夜,他可是全身心的帶人投入到小皇帝手下。
自己憑資歷好歹還有個神宮監掌印,他可是啥也沒撈到,據說去了慈安太后身邊。
呵呵,徐應元也不是吃素的,不知道在老徐手下是啥滋味。
趙本政跟在李永貞身後,他可不知道李永貞所想。不過他的靠山王體乾沒倒,他也不會有事。
“李公公,我送你一程。”
或許,到了趙本政這一步已經不屑於一般的捧高踩低了,他依然彬彬有禮。
“趙公公,他們這麼多人這是做什麼?”李永貞不置可否,反而對司禮監一下湧出這麼多人感興趣。
“哦,這是監試。”
“監視?監視誰?”
“監試,會試的試。以後咱們內監升官,就靠這監試。”
“哦,這是陛下新政啊。新政好,新政好。”
遠處,王體乾已經出來了,身後緊跟六人捧著考卷。
王體乾看了兩人一眼,微微點頭,沒有多言,便徑直向“披紅堂”走去。
王體乾作為“內相”,這段時間實在忙得很。
司禮監秉筆真正做事的就剩下個趙本政,至於劉若愚,人家是東廠大璫,根本不來司禮監。
******
其實王體乾誤會劉若愚了。
劉若愚也忙得很,東廠除了自身的改制重組,還要建立全國官員的東廠檔案。
算是把吏部的工作做了。
說實話,劉若愚感覺這是小皇帝的異想天開。
這麼多人,光是統計名字就是個不小的工程。
還得派人到其家鄉調查,歷官地方調查。還不準東廠暴露,不準照抄吏部,還要分類統計,政見、能力分析。
所有工作都“引而不發”,不準東廠抓人。
真要完成,東廠這得招多少人?花多少銀子?
小皇帝卻勸不聽,說什麼大貪抄一家就夠東廠活動兩年了。
不知道是不是自己多嘴勸了的原因,劉若愚感覺皇帝對自己都不太信任了。
公然說派方正化掌握的內廠人員入駐東廠監督。
當然,也說東廠要準備派員到督察院入駐,但這可能嗎?
劉若愚的這個督公應該算是東廠權力最低的一任了。
因為小皇帝在他之下設了六個副督,將東廠分設六局各掌一局。
六個副督全部不是劉若愚的人,有些人甚至比劉若愚資歷更深厚。
管御檢局的副督叫張彝憲,準備加司禮監秉筆了。
此人此前曾是司禮監隨堂,調任御用監,很是心靈手巧,擅長騎腳踏車。
他本是天啟爸爸準備教小皇帝騎腳踏車的人,結果就此得寵,一飛沖天。
管秘探局的副督是小皇帝大保鏢王坤,御馬監掌司排名第二。
啥時候御馬監的人來東廠了?更可氣的是,王坤還兼著內廠掌司。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