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陸鳴獲得「縛身者」職業後,對自己未來的晉升有了一種模糊的概念。
信仰者職業是獨立於主職業之外的體系,因此它的晉升空間與標準也與主職業大不相同。
首先就是在階位上,信仰者職業大致分為“低階”“中階”和“高階”,分別對標主職業的“白銀級”“鉑金級”和“黑曜級”,陸鳴隱隱感覺“高階”或許不是信仰體系的終點,但是更高層次他暫時還接觸不到。
其次就是在晉升層面上,信仰體系的“神術”是依託於“精神力”來釋放,因此想要晉升,“精神力”自然也得達到一定標準。
並且,每次晉升都需要進行儀式——在儀式方面,主職業只有在進行“轉職”的時候,需要進行“轉職儀式”。
並且“轉職儀式”指向的是地牢世界的規則本身,而非特定的神明,因此對儀式的總體要求會比信仰儀式低上許多。
除此之外,信仰體系與主職業最大的區別,便在於跟神明之間的聯絡。
當信仰體系走到一定高度的時候,信仰者甚至不需要透過儀式,便能夠以自身為媒介,透過簡短的禱告就能夠聯絡上神明,並請求對方給予自己賜福。
這也就意味著,高階信仰者的背後,往往有神明作為靠山。
因此,信仰者又會被稱為神明的“代行者”。
當然,神明給予的力量自然不是無償,信仰者需要不定期地舉行祭禮,對神明進行供奉,再加上神明有隨時收回這份力量的資格,所以信仰者基本無法拒絕神明指派的任務。
陸鳴倒覺得這很公平,世界上不存在無償的饋贈,命運早已為其標註上了價碼,代價的支付無非只是或早或晚的問題。
信仰體系還有一個優勢在於,這條路並未限制職業數量的上限。
也就是說,如果你能取得多位神明的認可,那麼就能夠獲得複數的職業,成為多位神明的“代行者”。
這背後自然也存在一定的風險。
畢竟神明之間也存在複雜的關係網路,這也就決定了一名信仰者,他或許有資格信仰多位神明,但是不能信仰多位彼此對立的神明。
就像一個人可以申請在集團內部的不同子公司之間調崗,但是不能在自家集團和敵對集團之間反覆橫跳——二五仔和牆頭草理應被浸豬籠。
嗯……除非老闆是個樂子人。
所以在未搞清楚神明彼此之間的關係前,並不建議開啟複數的信仰職業,而且除了這點之外,信仰職業本身也會給職業者帶來一定的精神負擔。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