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狂飆:從小兵到軍工巨擘

第75章 準備寫本書開宗立派【求追讀求資料】

這幾種晶片都相當的複雜,是他壓根就搞不定的。

也就是說:張紅衛編寫的編譯器和模擬器是真的很管用,是一種全新的晶片設計工具!

這個工具沒準對於全世界來說都有著非比尋常的意義!

“徐老師,要不,您協助我把掩膜版先造出來?”張紅衛說道。

徐正義趕忙點頭說:“沒問題!”

“不過,我有一個請求,紅衛同志你發明的這種晶片自動設計工具能否給我一份?”

張紅衛笑道:“當然可以,這個工具以後是共享的,國內同行都可以用。”

“我還要專門寫一本書出來,讓更多的人學會這種工具。”

當日下午4點多,張紅衛在徐正義以及其學生的幫助下先把掩膜版給造出來。

製造掩膜版是挺艱苦的一個事情,用了足足兩三天的時間,總算是齊活兒了。

這也讓張紅衛意識到一個問題:晶片工業要發展,生產裝置的現代化刻不容緩啊!

他本來是想研製炮位偵查雷達來著,結果,好傢伙,讓他不得不開始考慮晶片全產業鏈升級的問題了。

掩膜版造出來之後,張紅衛這才又開始嘗試著把晶片給造出來。

又是四五天過去,張紅衛總算是把研製炮位偵查雷達的幾種晶片給搞定了。

搞定了晶片之後,其他的部件就是工業生產的問題了。

張紅衛此前已經把炮位偵查雷達的其他部件的設計工藝圖給搞出來,讓張成功自己想辦法分派任務給不同的單位去打造。

其實,炮位偵察雷達一共也就三部分組成,分別是雷達、電源和拖車。

雷達這一部分除晶片之外的部分可以在北大無線電系的實驗工廠進行加工。

因為這個任務是透過四機部頒發下來,算是個國家任務,所以,北大無線電電子系的主任楊志祥非常的重視。

他調集了本系所有的雷達研究方面的骨幹科研人才進行攻關。

不過,楊志祥很快就發現:根本就不需要攻關……

因為,上面提供了詳細的設計工藝圖紙,只需要照著去做,就好了。

也就用了一週多點,這款雷達的配件就基本上被在北大無線電電子系的實驗車間給造出來。

“楊主任,有點兒怪啊!”

北大無線電電子系著名教授肖明仁對楊志祥說道。

這個課題任務,就是由肖明仁主持的。

“哪裡怪了?”楊志祥問。

肖明仁說:“這個雷達它缺失了重要的積體電路部分,我們在試驗車間裡造的就是一些天線、底座、機架等內容。”

“圖紙上也註明了,積體電路是由張紅衛協同清華電子系的徐正義教授研製打造。”

楊志祥還真沒仔細去看過那圖紙。

聽得張紅衛的名字,他就有點兒動容:“張紅衛?”

“是咱們系的張紅衛嗎?”

肖明仁點點頭說:“應該是他。”

PS:求追讀求月票求推薦票!本書上了兩輪推薦,積累了5千多點收藏,大機率後面就這樣了,小作者明天問問編輯,不行就直接上架試試水,希望看書的大大能訂閱一下,給點信心,拜謝了。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