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四軸無人機要想實現較遠距離的飛行,還有幾個重要的裝置也是必須得搞定的。
第一個就是動力裝置,要想讓無人機飛起來,那就必須得有動力。
這個問題很重要。
張紅衛之前就構思過多種解決方案,他在次元訓練空間的實驗室裡還專門研究過鋰電池以及微型汽油內燃機。
不過,思來想去的,他最終還是把微型汽油內燃機給pass掉了。
因為,用這玩意不僅會極大增加無人機的重量,而且,它的動力利用率也很低,震動還特別大。
所以,還是得使用鋰電池才是最好的選擇。
而鋰電池,其實早在20世紀初就有科學家研究。
但是,真正安全可用,而且開始讓鋰電池大規模使用在消費類電子產品種的鋰電池卻是索尼在前世1992年研發的鋰離子電池。
這個鋰離子電池以碳材料為負極,以含鋰的化合物作正極。
這玩意在充放電的過程中,沒有金屬鋰的存在,只有鋰離子。
這就使得鋰離子電池相當的安全。
張紅衛決心要把鋰離子電池給研製出來。
如果龍國搶先研製出了鋰離子電池,那麼,電子消費產品也必然會率先在龍國得到大發展。
張紅衛已經知道了鋰離子電池的完整的研製思路和方法。
他先在次元訓練空間的實驗室裡嘗試著把鋰離子電池給造了出來。
隨後,他就開始在現實中的實驗室裡進行研製。
研製鋰離子電池需要的材料挺多的。
不過,也很好製備。
張紅衛只用了一天多,他就在實驗室裡造出來一個小型的鋰離子電池。
當然,鋰離子電池需要有專門的充電器充電,這個也要搞出來。
電池搞定,大小隻有手巴掌那麼大一個。
容納的電量可以達到0.35度電的樣子。
張紅衛對自己研製出來的這塊鋰離子電池還是比較滿意的。
接下來,他就開始帶領團隊攻關無人機的導航系統。
現在這個時候,衛星導航肯定是用不了的。
那就只能是使用慣性導航和視覺導航以及光流導航。
張紅衛要做的是把這三種導航的方式融合到一起,搞成一個融合導航系統。
為了能儘量減輕無人機的重量,他需要控制四軸無人機的每個部件的質量。
如果是以往,想要把這三種導航模式融合在一起搞成一個系統,那將是很困難的一個事情,造出來的系統裝置將會非常的重,怎麼也要一二十公斤。
但是,如今有了晶片,那就一切都好說了。
可以把幾種導航給融合到一塊晶片上。
這個工作目前沒有人能夠替張紅衛幹,只能是他自己親自動手。
順便的,他也喜歡在幹活的時候,帶上求伯均、謝延波等幾個人給自己打打下手,同時跟他們講解一下,讓他們也上手操練一番。
這就是帶學生的模式。
而且,張紅衛是一點也不藏私的,他很願意將自己的知識和經驗教給自己身邊的人。
最開始的時候,張紅衛還有點兒擔心。
他擔心自己駕馭不了謝延波。
因為,前世的時候,謝延波的故事他看了好幾遍,知道這人脾氣怪,性格直,而且十分的率真,喜歡跟人辯論。
在國內讀博士的時候,就因為這個,他都快博士畢業了,被導師直接驅逐。
結果,到了國外,他再次跟導師鬧得不歡而散,博士畢業證和學位都拿不到。
張紅衛在跟謝延波打交道的時候,自然是不會刻意遷就。
他希望能夠狠狠地磨礪一下這孩子。
他甚至已經做好了給謝延波幾個下馬威的準備,收拾得服服帖帖了再使用。
但事實證明,他想多了。
謝延波雖然喜歡挑刺喜歡問刁鑽的問題,但他性格並不怪,而且還挺乖巧的。
張紅衛一口氣解答了他提出的一系列問題之後,他就對張紅衛十分的尊重。
這孩子,學東西的確是挺快的。
他愛鑽研,喜歡打破沙鍋問到底。
而且,還很有自己的想法。
張紅衛其實挺喜歡謝延波這個性格的。
你不勤學好問,沒有自己的深入思考,只跟著老師的思路走,那一輩子也別想有什麼大出息。
又是將近一個月的時間過去了,張紅衛帶著自己的團隊把導航系統、數碼高畫質攝像機、動力裝置、電磁訊號接收以及傳送裝置、飛控系統以及地面手執式操縱終端都給依次搞了出來。
最終,到了1979年的5月18日這一天,他終於是造出來兩架四軸無人機。
他造出來的四軸無人機重量很輕,只有大概400克,甚至都不到一斤重。
為了能減輕重量,它大量使用了工程塑膠骨架。
當然,現在這個時候,龍國的工程塑膠技術並不成熟,這也是為啥要到80年代初,81槓才開始大量使用工程塑膠替代了木頭槍托。
如今才1979年,張紅衛為了造自己的無人機,他特別去未來圖書館借來幾本研究工程塑膠的專業書籍給融會貫通了一下,他自己又一頭鑽入次元訓練空間的實驗室先親自做了實驗搞出來了優質的工程塑膠。
隨後,他特別去了京城一家化工廠跟人交流溝通,提供了自己改進的工程塑膠生產技術,讓這家工廠生產出了可以媲美先進水平的工程塑膠。
這家廠也給張紅衛提供了生產無人機的材料。
總之,一架小小的四軸無人機,是真的耗費了張紅衛挺多的精力。
但不管怎樣,結果還是挺好的。
這架四軸無人機造出來之後,張紅衛特別試飛了一次。
它飛得相當不錯,很平穩,聲音非常的小。
它最高可以飛500米高,在100米高空用無人機上帶的快速攝像機拍攝下方的景象,還可以調10倍的焦距。
畫面被快速傳輸到手執式的終端,經過影象處理系統的處理,出現在玻璃螢幕上。
張紅衛測試的時候,求伯均和謝延波還有北大無線電電子系的主任楊志祥、肖明仁教授都在。
所有在場的人都被震驚了。
“呀!它飛得還挺好的?一點聲都沒有啊。這玩意,太神奇了。”楊志祥看著快速垂直起飛的四軸無人機,眼睛瞪得溜溜圓。
張紅衛微笑著說道:“主要用的是電,所以才沒有什麼聲音。”
肖明仁看著飛上高空只剩下一個一閃一閃的小紅點的無人機說:“紅衛的大腦是真的好使!這麼一個新奇的玩意居然就這麼被他給搞出來了。”
張紅衛說:“大家看我手裡的接收終端的情況。”
現場的人都在看天上,卻沒有人留意張紅衛手上的情形。
謝延波就在張紅衛的身旁不遠處,他聽得張紅衛如是說,趕忙湊到了張紅衛的身旁去看。
他就看見了張紅衛手上的接收終端,中間那塊玻璃螢幕上此時顯出了畫面來。
畫面中正是下方張紅衛等人。
一開始比較小,張紅衛用手按一個鍵,調了一下倍數,畫面瞬間就被放大,畫面中只剩下張紅衛和謝延波兩個人。
其他人也都湊了過來。
他們也看見了螢幕上的畫面。
楊志祥被震驚了,他問:“這是使用的電視傳輸的模式?可是,那無人機上好像沒有攝像機吧?”
“而且,就算是攝像機拍下來,想要把膠捲轉換成電訊號再來傳輸,也挺麻煩的,應該不可能做到這麼及時呈現啊。”
“我見過電視臺的直播裝置,非常的大,非常的重。”
張紅衛笑著說道:“楊老師,咱們使用的已經不是傳統的膠捲模式的攝像機了。”
“咱們用的是光感測器拍攝,拍下來就直接是電訊號,馬上就可以透過電訊號發射裝置傳輸到終端來,根本不用處理。”
楊志祥搖了搖頭,說道:“我感覺自己像個老白痴一樣,我可是研究了一輩子的無線電啊,看你搞出來的這東西,我跟劉姥姥進了大觀園一般,完全看不懂了。”
張紅衛說道:“楊老師,您瞭解一下原理,其實馬上就能明白。”
“咱們這個攝像裝置,也是用的大規模積體電路的技術。”
“我也是在研究晶片的時候偶然發現,有一種設計模式可以捕捉到影像,經過一番研究,就有了現在這個裝置。”
楊志祥點點頭,感慨地說:“真是沒有想到,晶片竟然可以做這麼多的事情。”
張紅衛說:“小小的晶片千變萬化,就可以派上無窮的用處,它可以傳輸接收訊號,可以處理資料,可以存貯資料,可以拍攝影像。”
“總之,以後的很多電器裝置產品都可以透過使用晶片來達到自動控制規範執行的目的。”
楊志祥說:“晶片的用處很大,這個我之前也是知道的,但紅衛你的研究等於是又開啟了一個全新的世界啊,哈哈!”
張紅衛接下來又操縱著這架四軸無人機繞著北大飛了一圈兒,下方的景象依次就出現在了他手中的接收終端。
他又讓楊志祥等人感受了一番。
感受過的人無一不嘖嘖稱奇。
大家都覺得這玩意真是了不起。
半個小時之後,無人機的電耗盡,不過,在耗盡之前,無人機飛了回來,平穩地落在了張紅衛的面前。
“紅衛,這玩意,我感覺用處挺多的啊。”肖明仁觀察著落在地上的無人機,嘖嘖說道。
張紅衛點頭說:“是的!電視臺可以用它來進行航拍,部隊可以用它來做偵察,甚至,它還可以被公安部門用來搜尋罪犯。”
“林場可以用它來巡視森林,一旦發現情況,就可以迅速處理。”
“我之所以想到要研製它,其實主要還是想要用它去做戰場偵察。”
“這樣的話,咱們的偵察兵就完全不必親身去危險地帶進行偵察。”
求伯均在旁邊說了一句:“正巧可以用在南邊對付猴子。”
張紅衛含笑點頭說道:“說到點子上來了。”
“這個小玩意,就是專門給咱們一線部隊使用的。”
“嗯,伯均啊,你去給無人機充充電。”
“我給張成功同志和宋部打個電話,讓他們來看一看。”
求伯均答應一聲,就小心翼翼地拿著無人機去充電。
而謝延波則是一蹦一跳地跟在求伯均的身後。
張成功看著謝延波離開,他欣慰地笑了笑。
這個小天才終究還只是個孩子啊。
他也在想一個問題:儘早發現天才,打小培養他們,這個事情到底是好還是壞呢?
張紅衛就去給張成功打了個電話。
這個時候已經是黃昏時分了。
張紅衛也不知道張成功這會兒還在不在辦公室。
畢竟,他可是個大佬,在這仍然持續打猴的時期,他本人一定是非常忙的。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