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讓一些原本對姬胤這些時日的作為,生出幾分希冀的老臣微微皺眉,眼含失望。
然而這時,姬胤的聲音卻是忽然傳來。
“都說完了?”
那些心存倖進之人被這麼一打斷,不禁齊齊住口一愣。
而這時,姬胤已經擺擺手道。
“行了,既然說完了,那就輪到朕來說了。”
“朕觀你們個個口舌靈便,都是會討人歡心的。”
“這樣吧——”
說著,姬胤一臉戲謔地看著他們。
“先皇梓宮不日將歸入陵寢,想必多有寂寞,朕身為人子,每每思之,心有慼慼。”
“你們就替朕去先皇面前逗逗趣,也好替朕盡一盡孝心,如何?”
聽到姬胤這話,已經意識到不對的那些人瞬間臉色慘白。
然而還沒等他們開口求饒,姬胤已經順手封禁了他們的口舌,隨後擺手示意道。
“來人,帶他們去先皇靈前,然後……都砍了。”
話音落下,一眾披甲禁軍內衛魚貫入殿,拖著他們便出了大殿。
親眼目睹這一幕的滿殿朝臣,面對姬胤的翻臉如翻書,無不目瞪口呆。
繼而在這天氣漸涼的八月秋日,通體生寒。
尤其是那些歷經幾朝的老臣,這一刻終於重新體會到曾經的某種久違感受。
那就是——伴君如伴虎!
“你們覺得朕這般處置,如何?”
聽聞姬胤輕笑出這話,在場朝臣心生悚然,然後趕忙抱拳作揖道。
“陛下賢孝!”
“賢孝?”
姬胤嘴裡重複下了這兩個字,眼神玩味。
最後忽然哈哈笑道。
“這話朕愛聽!”
父皇你看到了嗎?
他們在誇兒臣孝順呢!
沒人知道姬胤在笑什麼,就像沒有人知道如今包括太康帝梓宮在內的歷代大雍先帝陵寢,此時其實已經空了。
嗯,都被他姬胤‘吃’了。
……
等到姬胤笑罷,這場朝會間隔的小插曲也算是揭過了。
至於那幾個妄圖倖進的蠢貨,誰會在意?
不僅不會在意,此刻大殿之上的朝臣其實已經盤算著如何讓自己人填補這些剛剛多出來的缺位了。
畢竟自古以來,這天下什麼都缺,就是不缺想要拼盡一切擠進這廟堂大殿之上的有志之士!
而作為始作俑者的姬胤,也懶得下面這些朝臣的利益算計。
順手打殺幾條無用之狗,不但心氣順了,心情愉悅了。
還能用他們的屍體血肉餵養狗群,最後皆大歡喜。
何樂而不為?
接下來,在所有人按捺住浮動的心思之後,姬胤終於與這滿殿朝臣正式商討起朝政。
這過程中儘管由於如今的九卿都是剛剛上位,許多事情並不熟悉,導致君臣對答間顯得有些磕磕絆絆,有時甚至還會發生一問三不知的尷尬場面。
可姬胤還是表現得極為滿意。
畢竟真要說起來,今日這還是他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親政!
這剛剛進入的生澀與阻礙都是正常的,不是麼?
而眼看姬胤竟收起了這些時日的暴戾與癲狂,顯得如此溫和與寬仁,在場一眾心懷忐忑的朝臣心下安定的同時,對這位新君越發敬畏。
以致於在姬胤隨後問出那句,“公冶縉何在?”
竟沒人感覺到有什麼不對。
直到那道一身甲冑的身影,從大殿外大步而入,一眾朝臣才有些意外地看著來人。
片刻之後,他們才反應過來。
這不是當年於濟水之畔一戰葬送十萬禁軍精銳的敗軍之將嗎?
事實上,在步入大殿的這一路來,面對那一雙雙充滿不屑與鄙夷的眼神,公冶縉也是如芒在背。
不管過程如何、成因為何,當年的那一戰他終是敗了。
這十年來,他揹負著滔天恥辱與血仇身處天牢,無有一日,不心如刀絞。
無有一夜,不因為那無邊屍骸、血流成河而午夜驚醒。
還有那些好不容易跟著他活著回到神都,最後卻揹負逃卒惡名,枉死玄武門的數百勁卒!
所以當某日姬胤突然出現在天牢中,問自己想不想復仇雪恥的時候,他毫不猶豫地便答應了。
至此,他也成了姬胤跟上官鼎翻臉之前,一直在暗中掌控禁軍的重要抓手!
“陛下,臣公冶縉在!”
聲音鏗鏘,有兵戈氣。
不得不說,歷經了十年前濟水慘敗。
這位昔日他人口中的儒將多了幾分肅殺與冰冷,以致於越發像個純粹的武人了。
這讓在場一眾朝臣下意識蹙了蹙眉,心生不喜。
而姬胤卻不管這些朝臣如何想,直接便道。
“如今黃天賊亂未止,朕欲再予你十萬禁軍虎狼,你可願為朕討賊?”
此話一說,在場朝臣不少人頓時色變,當即也顧不得其它。
“陛下!不可!”
“此敗軍之將,焉能再用?”
開什麼玩笑!
當年這公冶縉就葬送了十萬禁軍,如今還要再給他十萬?
要是再敗,朝廷中樞威嚴盡喪不說,豈不成了天大的笑柄?
別忘了!
這大雍可不只是你姬胤的,也是咱們大家的!
只是面對這些朝臣的阻攔,姬胤卻是帝袍一揮,斷然道。
“朕意已決!何人再敢多言,阻朕大計,勿謂朕不講情面!”
帝威之下,滿殿為之一靜。
而這時,姬胤目光轉向公冶縉,語氣卻是轉為溫和。
“你且安心!”
“當初濟水之戰的前因後果,朕盡數悉知,罪不在你!”
“此戰,朕予你全權!”
說到這裡,姬胤目光陰冷入毒龍般地掃過滿殿諸臣,口中陰森道。
“再有暗中與亂賊勾連,壞我大雍基業者,卿可自行處置!”
“若是處置不來,可還報於朕!”
“朕必誅其滿門!”
此言說罷,只見公冶縉已經雙目赤紅,繼而淚如雨下,叩首匍匐。
“陛下聖恩!臣萬死,亦不能報之萬一!”
“陛下放心!此戰,臣若不能為陛下討賊功成,請斬臣首!”
軍令狀立下,公冶縉砰砰頓首。
姬胤見狀,帝座之上的身形一虛,出現在公冶縉面前,親自將之攙扶起身。
又是一番溫言寬慰。
此情此景,讓一旁群臣之中的那些老臣無不神色複雜。
“此子如此,莫不是真能……中興大雍?”
有老臣感慨道。
“若當真如此,當是天命眷顧大雍,再出一世聖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