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是封賞啦!這次征討倭國,飛雷炮可是立下了大功,而且之前的土豆,紅薯,玉米等高產作物,如此多的功勞,若是不賞,我這個皇帝豈不是賞罰不公了。”
“大姨父,你應該知道,我對當官並沒有任何興趣,這封賞還是算了吧!”蘇雲揮了揮手道。
“放心,不會讓你上朝的,只是有了這個身份,以後在長安城內,你做事這些也更方便些!”
“那行吧!”最終,蘇雲同意了下來。
這一年的元日大朝會,意義非凡,太極殿內,百官肅立,萬國使臣屏息,氣氛莊嚴肅穆又充滿力量感。
御座之上,李世民身著袞服,威嚴無比,他的目光掃過殿內群臣與使節,聲音洪亮而沉毅,迴盪在巨大的宮殿之中:
“東海跳梁,屢侵我疆,虐我百姓,其行悖逆,人神共憤,朕,受命於天,撫育萬方,豈容宵小猖獗?故遣天兵,東征不庭!”
“今,賴將士用命,上天庇佑,元兇授首,醜類蕩平!倭國之名,自此除籍!此非唯大唐之勝,更是天道昭彰,仁德之師必勝!”
“朕在此告誡四方:順大唐者,恩澤共沐;逆大唐者,雖遠必誅!望爾等謹守臣節,共保太平!”
字字千鈞,如洪鐘大呂,敲在每個人的心頭,諸國使臣更是戰戰兢兢,深深俯首,將大唐的威嚴與皇帝的意志,刻入靈魂深處。
敘功行賞,自是題中應有之義,主帥李勣居功至偉,封英國公,增食邑千戶,金銀綢緞、珍寶古玩賞賜無數,恩寵榮耀已達人臣之極,其餘將士,也按功勳大小,各有豐厚封賞,陣亡者厚恤,天下同沐皇恩。
而就在這封賞的最高潮,一個出乎所有人意料的身影出列了——那個神秘的小郎君蘇雲。
“朕聞璇樞協度,寰宇廓清;坤輿載物,嘉生允殖。唯天輔德,必應之以賢良;唯國承休,必錫之以榮寵。諮爾蘇雲,秉性貞亮,器識宏深,夙彰奇巧之思,實乃社稷之瑞。
爾雖年少,然天縱奇才,於國有大功,獻神物以強軍,獻嘉種以富國,此乃匡扶社稷、澤被蒼生之偉業!
如此殊勳,非重典不足以酬其勞,非崇爵不足以彰其德。
茲依山川形便,取長治久安、樂業豐稔之意,特封爾為:安樂郡王!
賜金冊金寶,食邑萬戶,丹書鐵券,永傳後世。”
郡王!
非李姓而封郡王,在本朝幾乎是不可想象的殊榮,殿中頓時響起一片倒吸涼氣之聲,但無人提出異議。
蘇雲面色平靜,上前謝恩,對他而言,王位只是虛名罷了,若不是為了方便,他都懶得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