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巔峰召喚

第2969章 羅睺VS鴻鈞(上)

第2966章:羅睺VS鴻鈞(上)

光武帝想要利用儒道兩家來對付佛門,可才經歷過一場大亂世,儒道兩家的損失也都不小,所以也想利用大漢消耗佛門。

此時的大漢哪裡還經得起折騰,光武帝也不想和羅睺這個老怪物對上,羅睺要是對他出手的話,儒道兩家未必能保得住他,所以他憑藉著開國皇帝的威望,強可行頂住了來自各方的施壓。

無論臣下怎麼苦勸,以及各方勢力如何施壓,光武帝就是不對佛門出手,並且還愈發的尊崇佛門。

光武帝以為以他對佛門的放縱程度,有生之年必定能看到佛道兩家互掐起來,從而徹底解決佛門這個隱患,卻不想到死他也沒能等來兩家開戰。

臨死前,光武帝拉著兒子孝明帝劉莊的手,言辭懇切的叮囑道:“吾兒謹記,為父死後,定無數人勸你抑佛,甚至是滅佛,但你無論如何都要頂住壓力,堅持崇佛國策,也唯有如此才能借刀殺人,徹底解決佛門這個大患,聽明白了嗎?”

“兒臣明白。”

劉莊不但謹遵父親的臨終教誨,繼續堅持崇佛策略,還興建了大興善寺、少林寺、金山寺、靈隱寺、法門寺、國清寺、棲霞寺等等。

留存至嬴昊時期的那些知名佛寺,有一大半都是劉莊時期所建。

漢明帝在位的二十年間,都堅持光武帝的崇佛策略,他本以為佛道會在他在位期間開戰,畢竟經歷了兩代漢帝,儒道兩家也早已恢復了元氣,可他卻沒想到儒道卻依舊選擇了隱忍,直到他死的那天佛道也還是沒有開戰。

漢明帝不明白儒道兩家明明已經恢復,為何卻還要繼續隱忍,放任佛門壯大,但事已至此他也無能為力了,只能在臨終前將光武帝說過的話,又跟他的兒子漢章帝劉炟又複述了一遍。

漢章帝是漢明帝的第五子,他在位時間雖只有十三年,但卻放寬刑律、廢除苛法、勤政愛民、虛懷納諫、輕徭薄賦,成為了名留千古的仁君,也被譽為“帝王中的長者”,與明帝統治時期並稱為“明章之治”。

劉炟足足廢除了劉莊時期的五十餘條苛法,卻唯獨不敢更改崇佛的國策。

光武帝和漢明帝,這兩代漢帝的臨終遺言,讓漢章帝意識到大漢想要國運綿長,就只能火中取粟、借道門的刀來對付佛門,從而一舉解決佛道兩大隱患,所以他也同樣死扛著,說什麼也不在雙方開戰前讓大漢下場抑佛。

漢章帝堅持崇佛的同時,也在調查恢復元氣的儒道兩家,為何會繼續放任佛門,所調查到的結果也把他給嚇到了。

原因其實也很簡單,羅睺竟搶先鴻鈞一步,突破到了半玄境巔峰,儒道兩家中已沒人能對付得了他,所以只能繼續隱忍積蓄力量,等待鴻鈞也突破到半玄境巔峰。

章和二年(公元88年),三十三歲的漢章帝劉炟英年早逝,跟他的父親和爺爺一樣,他也到死都沒等來佛道開戰,不過雙方的矛盾已經難以調和,就差一根導火索。

漢章帝也是一代明君,非要說犯了什麼錯的話,那就是他死的太早了,繼承人都還未成年,由年僅九歲的劉肇繼位。

除此之外,章帝生前寵愛章德竇皇后,放鬆了對外戚的防範,致使他死後竇氏專權。

漢和帝,永元五年(公元93年),隱忍了五十多年的儒道兩家,終於再也忍不了了。

儒道兩家之所以能如此隱忍,一是想等大漢下場借力削弱佛門,二則是等待鴻鈞突破半玄巔峰。

這第一點已經不可能實現了,儒道兩家就算想借力,也需要一個內部團結、令行禁止的大漢,但此時的大漢主少國疑,外戚專政,且內鬥不斷。

在徹底解決內部政敵之前,大漢朝廷顯然不可能一致對外。

可天知道這場內鬥會持續多久?

至於這第二點嘛,鴻鈞倒是順利突破到了半玄巔峰,但壞訊息是羅睺也突破了,而且還是一個前所未有的全新境界。

羅睺將這一新境界命名為半玄大圓滿,意為玄境之下再無任何可進空間,而他也成了天地異變後,此方世界的第一個,也是唯一個,達到半玄大圓滿的修士。

羅睺的境界再度超過鴻鈞,這讓儒道兩家的人都極為不安,但更驚恐的還是佛門也成長為一尊巨無霸。

此時的佛門不但有羅睺這尊半玄大圓滿,其四位弟子中最小的奎剛都已突破大宗師,除此之外的大宗師更是一掌都數不下。

單從紙面上的資料來看,佛門的戰力已超過儒家,略強於道家,而且佛門還有敗退的百家殘餘作為盟友。

這要是還放任其成長下去,那已經不是愚蠢了,而是慢性自殺。

所以,哪怕明知一旦開戰定會兩敗俱傷,從而讓諸子百家漁翁得利,可儒道兩家還是決定跟佛門開戰。

畢竟百家是本地教派,而佛門卻是外來的。

與其便宜外人還不如便宜自己人呢。

可讓誰都沒想到的是,就在儒道決定開戰的前夕,羅睺卻在主動提出,只要鴻鈞交出《造化青蓮經》青蓮篇,他可以將佛門勢力全部遷往江南,並約束佛門弟子不過長江。

羅睺的這一提議還是相當有誠意的,等於徹底放棄了長江以北,並將整個佛門都限制在了長江以南,而當時的江南可還是貧瘠之地呢。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