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婚後,我能聽到未來的聲音

第54章 你在跟我談公平?

陸良點頭,眼底閃過一絲驚訝。梁俊濤滿臉笑呵呵,又出來串場了:“陸總,戴同學還挺不錯的吧。”

“挺有魄力。”陸良讚許。

說是商量,其實就是同意。

如果有人持不同意見,戴偉完全可以發起投票,強制透過決策。

因為他持股70%,還是總經理。

這也是陸良看好這支團隊的原因之一,內部只有一個聲音。

比如他剛剛見過一些團隊,公司內沒人持股比例超過50%。

主創三四個人,股份大家均分,就像在玩過家家。

一眼撲街。

十幾分鍾後,ofo團隊結束討論。

戴偉作出答覆,同意補充協議,詢問什麼時候可以籤合同,資金什麼時候到賬。

他有不得不同意的理由,因為摩拜的胡薇薇,有易車網的李冰助陣,來勢洶洶。

ofo是草根出生,沒有車圈大佬撐腰,必須賭上自己,拿到這筆300萬發展資金。

“週一過來公司籤合同,合同生效,資金立即到賬。”

聽到陸良這麼說,梁俊濤趕忙說:“陸總,要不先簽個意向合同。”

作為本屆創業展會的負責人,他有義務保障甲乙雙方的合作權益。

口說無憑,還是白紙黑字簽署意向合同最為妥當,最好再加一筆違約金。

“可以。”陸良笑笑,表示沒有問題。

戴偉也連忙點頭。

“那你們先聊會,我去準備合同。”

梁俊濤滿面春光,離開接待室,趕忙聯絡法學院的老師。

上財舉辦創業展已經很多年,方方面面都做好了充足的準備。

很快他帶著一式三份意向合同過來,條款清晰,哪怕不是專業人士也能看懂。

融資協議與補充協議的意向書,如有一方違約,應賠償另一方30%違約金。

甲乙雙方各一份,校方保管一份,如有一方違約,上財就會出面作證。

“陸先生,我還有一事不解,您可否為我解惑。”

戴偉心有疑惑,對怎麼把ofo當成金融品的操作還不太瞭解。

“金融產品的特點是槓桿。”

陸良嘴角帶笑,輕聲說:“借款是槓桿的一種,拖欠貨款也是槓桿的一種。”

合同一經簽署,雙方就是自己人,他也不介意跟戴偉分享一些獨到的見解。

ofo主創團隊面臨最大的問題,就是不會靈活運用目前持有的資產。

在他看來,這型別的企業,一經發展就不要去考慮剎車的問題。

想盡辦法搞錢,想盡辦法發展,一路狂奔,永遠不要停歇。

只要不停,就是條條大道通羅馬。

戴偉震撼,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像是開啟新世界的大門。

但還是忍不住問:“如果停了呢?”

陸良笑而不語,扭頭看向梁俊濤:“梁老師,上外的創業團隊在哪?我好像看到了個熟人。”

跑到羅馬,自會有人接盤。

如果跑不到,就車毀人亡。

“上外好像是在b區,陸先生,我帶您過去吧。”

“麻煩了,梁老師。”

“不客氣。”

望著兩人離去的背影,於信忍不住說:“大偉,你就是在與虎謀皮,半年才有8000日活,兩個月就想達到八萬?”

當他聽到陸良的言論,課本中描述的資本家,彷彿有了具體模樣。

“以前是沒可能,但現在有可能。”

戴偉眼底閃過一縷精光,剛才陸良的金融槓桿論,讓他有新的思路。

只要操作得當,兩個月達到八萬日活不難,三個月十五萬也不難。

萬事開頭難,只要有良好的開頭,日活就會像雪球一樣,越滾越大。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