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中午,拍攝團隊結束為期24小時的跟拍,並對陸良進行專訪,最後又拍了幾張帶妝全身照,作為雜誌的封面照。
經過半天的剪輯,團隊把24小時跟拍的內容,及一個小時的採訪內容,剪成15分鐘左右的樣片,交給陸良查驗。
如果陸良沒意見的話,最終成品大概就是這版,只是後期還會再加一些配音或者是科普內容。
“陸總,您先看看。”張志遠遞上一部平板電腦,同時悄悄觀察著陸良的表情。
畢竟15分鐘裡面,關於陸良跟許嘉音交談的畫面,起碼佔據兩分鐘以上。
雖然只有短短的兩分鐘,但可以清晰看到許嘉音表情的變化,從進門時的笑臉相迎,到交談時的憤怒,到最後無力感,及賠笑目送陸良離開。
“就這樣吧。”
影片最後,在陸良的全身照中結束。
一身西服,坐在椅子上,雙肘撐膝,目光如炬,俯視鏡頭。
背景是略微昏暗天星金融集團的四角芒星logo,莫名有種二戰德軍風格。
很帥,他很滿意。
張志遠咋舌:“陸…陸總,一刀不減,全部放出去?”
“張導是覺得有什麼問題嗎?”陸良嘴角帶笑反問。
張志遠眼底難掩激動,連忙搖頭說:“沒有問題。”
兩人寒暄幾句,張志遠便迫不及待的想辭別陸良,他感覺豐厚的年終獎金,正在向他招手。
臨走之前他說:“陸總,本月18日,今年的新版雜誌就會發行,到時我給您帶過來幾本。”
“18日?”陸良眉頭一挑,臉上露出古怪的笑容,張志遠疑惑:“陸總,這日期是有什麼問題嗎?”
“沒有。”陸良嘴角帶笑搖搖頭,又說道:“張導,還有各位老師,一路順風。”
“陸總,留步。”
陸良笑眯眯,目送拍攝團隊的離去。
如果他沒有記錯,小米新車內部會就在18日舉行,雖然是集團內部會,但雷子的性格就是不炒作就會死。
雖然還有三天才會舉辦,但網上已經有小米車的slogan(口號)流傳出來。
比如‘速度是一種信仰’,又比如‘這是一輛能與靈魂共振的新能源電車’。
說是內部會,但其實更像一場試探性的新車釋出會。
先讓一些不願透露姓名的知情人士,透露其中的內幕訊息。
包括但不限於車型風格,售價幾何,市場定位等等,試探市場的反應。
如果市場反饋良好,那麼那些內幕就是真的,反之都是假的,都是小道訊息。
畢竟小米真的輸不起了,必須,也只能靠這款新車,打一場漂亮的翻身仗。
陸良很期待,專訪影片釋出及小米新車內部會,熱度正面對沖會孰勝孰負。
前腳剛送走的福布斯拍攝團隊,後腳就迎來《時代》雜誌的採訪團隊,還有《新聞報道》及《新聞與世界報道》兩家媒體在後面排隊。
後面兩家頂流媒體,經過幾天的思考時間,在裡子跟面子面前,最終還是選擇了裡子。
畢竟陸良的熱度太高,此前也沒有接受過歐美主流媒體的採訪。
只聞其聲,不見其人,所以在歐美民眾心中,陸良始終蒙著一層神秘的面紗。
關鍵他才34歲,已經成為東大首富,兼全球華人首富,兼亞洲首富,還是全球富豪榜的第四名。
為了他而破例,好像也不是不行,於是便答應陸良的條件,派遣專業團隊,遠赴香江進行專訪。
接下來兩天,陸良都是沒事找事,配合那些媒體團隊拍攝採訪素材。
直到17日的前夜,雷子打來電話。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