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樂家就在縣城內,距離高家府邸兩三里左右的梅子巷。
梅子巷地如其名,各家幾乎都種了梅子樹,當下已經是晚春,一棵棵梅子樹上已經能看到青澀果子了,一些饞嘴的小孩還去摘來吃,酸得口水直流。
不過摘別人家的是要被罵的,這年月啥都珍貴得很,不像陳宣老家那邊,不是專門的果農,誰家若有果樹,很多成熟了掉地上都沒人去摘。
三間瓦房就是牛樂的家,相比起左右的鄰居,他家房子還算不錯的,蓋因整個陽縣大部分人家都是土牆茅屋,磚瓦房那是小康之家才置辦得起的。
牛樂在高家有份差事,收入還不錯,相比起鄰里,他家還算紅火的,否則也娶不到小娟這個標誌的媳婦,當然,他若願意的話,僅憑高家護衛的身份,娶媳婦還是很簡單的,但在高家見識多了,眼光也就高了,一般人家的閨女根本看不上,小娟雖是丫鬟,但識文斷字,比普通人家大字不識一籮筐的閨女不知道好多少倍,將來還能教孩子識字,能省不少錢。
小院角落還有棍棒石鎖,想來牛樂經常在家裡打磨武藝。
護衛工作雖然輕鬆,但一些時候也很危險,風裡來雨裡去,這錢掙得可不容易。
他家父母高堂皆在,還有年邁的爺爺以及兩個弟弟妹妹,三代同堂,家庭可謂興旺。
看得出來,牛樂的家人都是有一定武藝傍身的,應該是家傳,他十三四歲的弟弟敦實得很,十來歲的妹妹已經初具女漢子之風了。
不是每個練武的女孩子都身材標誌長相可人,實際上大多數練武的女子都粗手大腳,除非修煉上乘武學,可一般人哪兒接觸得到?
高家就有不少女漢子護衛,看上去就能一拳攮死俏郎君那種,冷冰那樣的大漂亮算是鳳毛麟角了。
迎親隊伍到來,牛樂家迎來了最熱鬧的時刻,周圍不少鄰里看熱鬧幫忙。
但所謂的熱鬧也只是相對的,整個院子也就擺了七八桌,賓客攏共三四十,桌子上的菜只有四樣,肉菜更是隻有一盤,就這都讓周圍不少人饞得直流口水。
大部分應該都是牛樂家的親戚,幾乎都穿著樸素,好吧,用樸素只是文藝點的說法,實際上都是縫縫補補的衣服,搞不好還是最體面的一身穿來道喜了。
這部分人對新娘子自然好奇,可眼神卻更多的盯著桌子上的飯菜,估摸著是餓著肚子就為了吃這頓好的,須知尋常人家一年半載都吃不上幾回肉的,這才是此間尋常百姓最真實的寫照。
新娘子到來,一個應該是臨時請來有點影響力的老人充當司儀,簡單的說了幾句好話,攏共吐不出多少酸詞,然後就是拜天地送入洞房那一套流程了,簡單得很,壓根沒有多少觀賞性的節目。
反正全程目睹下來,給陳宣的感覺就是‘清湯寡水’,難以體會到多少婚禮的喜慶喧鬧。
不過尋常人家嘛,娶到這麼好的媳婦就足夠偷著樂了,哪兒有那麼多錢窮講究,有那錢留著過日子不好嗎。
值得一提的是,陳宣他們的到來,簡直讓牛樂家蓬蓽生輝,牛大爺那叫一個紅光滿面,就跟喝酒上頭了一樣,恨不得用盡全力大吼高少爺來我家喝喜酒了。
開玩笑,高景明什麼身份,慶王小舅子啊,用八抬大轎去請都沒資格,居然主動到來,還送禮了,堪比祖墳冒青煙,說出去我家牛子娶媳婦高少爺都來道喜,倍兒有面子的事情。
牛大爺身子骨硬朗,三步並作兩步來到高景明身前行禮,親自邀請入席坐主坐,那模樣恨不得把高景明供起來,實際上也差不多了。
估計是玉山先生教得好,這個時候高景明還是很有禮貌的,沒擺架子,否則他要是紈絝一些,給牛家大喜日子把房子點了,估計都得幫他遞火把,真那樣做高家不得陪更好的啊,可是大好事兒,親友估計還得豎起大拇指道喜,這叫紅紅火火。
入座後高景明一個勁往洞房方向瞅,指定沒憋啥好屁。
陳宣自然是同桌而席的,小彩小葉左右伺候高景明,但沒資格入座,整張桌子就高景明和陳宣,其餘人都不敢靠近,跟來的幾個護衛可不是擺設。
人們也知道高景明是貴人,自然不會跑來觸黴頭。
這樣一來,整得有點喧賓奪主了,反正陳宣是體會不到參與感的,反而很無聊。
值得一提的是,高景明入席後,這桌單獨臨時加菜,很快端來一隻肥雞一盆燉魚,估計是牛家眼下最好的東西了,拿來招待高景明。
實則白瞎,就陳宣和他倆小孩,壓根吃不了多少,但也不會浪費,過後有的是人把骨頭嗦乾淨。
或許是小戶之家沒那麼多講究吧,新娘子送入洞房後並不是一直等著天黑,而是換了套衣服出來,與牛樂一起給長輩磕頭,這個時候長輩會給點磕頭錢,男女都在的長輩稱雙福,只有一人的稱萬福。
給為數不多長輩磕完頭之後,就開始認識親友敬酒了,首當其衝的當然是陳宣他們這桌,誰讓高景明身份最牛呢。
高景明的到來小娟牛樂差點感動哭,夫妻倆高舉酒杯彎腰一禮道:“感謝少爺前來為我們道喜,望少爺吃好喝好,招待不周還望見諒,我們夫妻幹了,少爺您隨意”
小彩她們給高景明倒茶,以茶代酒,這傢伙裝模作樣起身道:“嗯,這個,那個,你們以後好好過日子,祝你們百年好合早生貴子”
“多謝少爺,我們一定不辜負您的期望,少爺您請坐”,幹了一杯酒的牛樂和小娟再度行禮道。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