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齊飛一頭霧水,這陌生的名詞聽起來遙遠且和手頭的案子毫無關係,但是看到檔案內容的那一刻他突然懂了。
上面有幾個名字很眼熟,陳良娣、何志新、汪大康……齊飛脫口而出:“這不都是住在桂月公寓的人嗎?”隨即看了看上面分房的名字,又疑惑了,“國貿公寓?這和我們調查的是同一個地方嗎?”
“就是同一個地方。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國有公司紛紛改制成了民營和私有,國貿公司也是其中一個。
我粗粗瞭解了下,這個國貿公司當年可算得上是楠城巨無霸級別的公司了,業務範圍可廣了,什麼百貨商場、豬肉店、藥店、皮具店……反正和商業有點沾邊的都是它下面的子公司或者門店在經營。改制之後,這些業務都拆分成不同的公司,這麼多年下來,市場已經完全不一樣了,豬肉店這種的,都已經成為時代的產物消失了。國貿公司都不在了,所以,國貿公寓就改成了現在的桂月公寓這個名字了。不過住在裡面的人還是同一撥,就是當初享受福利分房的這些人。”
吳珊秋這麼說,倒是解答了很多齊飛的疑問:“難怪這些人家裡的裝修看起來條件都不差,原來當年都是鐵飯碗。”
“而且……”吳珊秋刻意拉長了語調賣著關子,“飛哥,你有沒有發現一件特別的事情,1983年到現在少說四十多年了,住在桂月公寓裡的人,還是原來的那撥人,都不帶賣掉或者出租的。”
被吳珊秋這麼一說,齊飛也覺得奇怪:“當初上門調查的時候就覺得奇怪,這個老破小的公寓有是什麼好的,這些人彷彿一輩子都和桂月公寓捆綁在了一起,就是不搬。”
“嘿,這是有原因的。”吳珊秋顯然對自己的發現很得意,“因為這些人實際上不算是買了這個房子,只能算是租房。和豬肉店一樣,也是時代的產物,這個是集體用房,整個公寓只有一本產權證,沒有辦法分割成一戶一戶的獨立的產權證,也就是說,整個桂月公寓8套房都得共享一本房產證。他們就算願意出錢,也買不了這房子,只能以租賃的形式給這些職工住,只不過租金非常低。當初分配房子的時候是按照5塊錢一個月租金的價格分配的,這個價格四十多年了就沒上漲過,他們只要繼續肯出這個5塊錢的租金就能一直住在桂月公寓。”
“這不是聽起來挺好的麼。”
“嘿,就是看上去很美,因為沒有自己的房本,這些住在桂月公寓裡的人不僅不能賣房子,就連轉租收租金也不行。只能自己住,只要搬走了,這房子就自動歸還集體了,和他們沒關係了。”
“也就是說,只要他們離開桂月公寓,就視作丟棄這個房子了,對吧?”齊飛大致聽明白了。
“對滴,這就是為什麼301室的老林一家人去世這麼久沒有人接手的原因,事實上是永遠不會有人接手。一個是凶宅沒錯,還有就是這個房子不能買賣。”
“那這個騰空的房子總要有人管的吧,國貿公司沒有了,現在歸誰啊?”
“嘿嘿,我顯然找到源頭了嘛,不然怎麼搞到這些東西,還知道來龍去脈的呦。
我去問了好大一圈,最後在郊區一個很不起眼的寫字樓裡找到了一個五六人的小公司,算是這個國貿公司專門保留下來打理這些集體資產的,平時收一收這些老員工的那一點點租金,也做不了主再出租什麼的。”
“咦?有管理的公司,豈不是找到鑰匙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