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穿諸天從射鵰開始

第365章 黃天大法,推算驚雁宮

自從宋缺一統天下之後,世界崩壞度一下子躍升到百分之九十,而隨著口中拓邊,攻滅吐谷渾等國家,崩壞度就在慢慢提升。

前不久,宋缺以dtz竊取中原神器傳國玉璽為名,對dtz宣戰,朝野掀起了一片片軍功熱潮,關中,河北等各地紛紛有年輕子弟前來參軍。

誰不知道本朝武功之盛就在今朝,昔年未曾立國,就打崩了突厥可汗兩萬精騎,洛水一戰,以少勝多奠定了一統天下的基礎。

經過數輪朝議,天子拜李靖為徵北大將軍,除此之外,更有徐世績,寇仲等人為副將,領兵北伐,此戰朝廷的目的就是滅掉草原的異族政權,徹底消滅邊患。

本來,朝廷不需要出動如此強大的陣容,奈何前陣子,dtz的烏然可汗在草原各部落面前拿出了傳國玉璽,這下子,朝廷不得不動真格了。

上個月,朝廷五萬精銳已經北上,想必要不了多久就到了草原,有李靖這位軍神在,dtz被滅是必然的,就是不知道草原各部落會被打成什麼樣。

如此豪華的陣容,這一代的草原人當真是有福了。

一日,他正在院子裡看書清修,有道童前來稟告,“國師,外面有人求見,說是有神功獻上。”

蘇銘紋絲未動,隨口問道,“哦?什麼武功?”

“黃天大法!”

此話說完,蘇銘睜開雙眼,神色微微有些動容,說到黃天大法,就不得不提到天師道的孫恩,此人乃是東晉之人,當初天師道作亂,耗盡了東晉最後的元氣,間接地促成了劉裕的崛起。

這黃天大法是天師道主孫恩所創,上承道家之祖老子的《道德經》,集兩漢道法的大成,淵源自黃老,法授天人,玄妙異常,非是尋常武功能夠相比,在蘇銘眼裡,這可比什麼慈航劍典要強太多。

最起碼,練黃天大法的孫恩破碎虛空了,練慈航劍典的一個都沒有,包括後面的秦夢瑤。

東晉偏安一隅,當時的北地掌權的還是胡人,那時佛門有高僧竺法慶,修行十住大乘功,源自佛門正宗,再加採補之術,修為極為高深。

道統之爭,從未停止。

自漢代佛教傳入中原,道佛之爭以來從沒有平息,孫恩和竺法慶分別是道門和佛門最頂尖兒的人物,他們的決戰,已是命運註定了的。

孫恩修行黃天大法,與燕飛一戰,破碎虛空而去,黃天大法在天師道失傳,孫恩離開後,天師道就此沒落,沒想到今日居然有人獻上來了。

“帶他進來。”

道童朝大門走去,不一會兒,捧著一個木盒走進來。

蘇銘開啟木盒,只見裡面躺著一本薄薄的書冊以及一張紙條,上面寫著:道賊之輩,道門誅之,寶物蒙塵,當以答謝。

見此,他欣然一笑,“原來是為了感謝當年殺死寧道奇,看來此人知曉我在收集天下武功絕學,欲成人之美,故而送上黃天大法,罷了,既然不想見我,那便不見。”

隨即,他拿起薄冊看了起來,只見上面寫道,“初層煉心,煉未純之心,屏情去妄,心照於空。二層煉入定之心,煉心合氣,氤氤氳氳,神功初奠。三層煉心,名天地之心,一陽來複,煉心進氣,玄關竅成。”

前邊的三層,講的很通俗,都是修行必須要做的事情,與尋常煉氣之法別無二致。

從第四層第五層起,已經可以築基之心,結丹累氣。至於到了第六層,玉液還丹,由後天轉為先天,血自化為白膏,意自凝作赤土。

到了第七層,煉已明之性,以有投無,以實灌虛,以先天制後天,性命合而為一,成大還丹功法,七返九還,至此存神明性,道心永不動搖。

到了第八層,使先天真氣,盡化為神,身中之神,能遨遊於外,靈則動,動則變,變則化,出神入定,不為物境所迷,煉心成神。

這是道家說的煉氣化神。

再往上一步,就是傳說中的煉神反虛。

第九層煉心,煉的是還虛大法。

當年,孫恩到達第八重功法,早臻隨心所欲的境界,可是靈不虛則不能包涵萬物,所以必須煉至眾有皆空,清虛一毋,盤旋天地之間,是我非我,是空不空,天地有毀,虛空不毀。乾坤有礙,惟空無礙,所以神滿虛空,法周沙界。此為黃天大法之最,無以加矣。

煉心二字,道出了道門武功的精髓,道門內功以中正平和為要,擅長厚積薄發,實際上卻是少年孩童,心猿意馬,活潑好動,精神不定,因而無法沉下心修煉。

到了年紀大點,心性定了,便能窺得煉氣之精要,心性與功法相合,進步斐然。

拿到黃天大法,蘇銘便迅速參悟起來,數日後,方才從入定中驚醒,看著膝上的武功秘籍,“原來,這就是黃天大法的玄妙所在,這裡面的一些奇思妙想倒是值得借鑑。”

隨即,他拿起書冊,雙手一挫,薄薄的書冊化為齏粉從指尖落下,黃天大法不同於尋常武功,對天資心性要求極高,給庸人練反而是害了他,況且,別人送的謝禮,他也不好外傳。

“要是給子陵,他肯定能練成,落在我手裡,也只能作為參考了。不過,在某些方面,還是道種心魔大法更勝一籌,戰神圖錄啊……真不知道是何等模樣。”

……

留馬平原,一層層地界皆被吳軍團團包圍。

數年前,宋缺巡遊到此,見此地景色宜人,便在此地修建了一座行宮,命名為驚雁宮。

事實上,這幾年來,蘇銘和石之軒一直都在追尋戰神圖錄的秘密,在前人的隻言片語中找到了蛛絲馬跡,推測戰神殿就在此地,因而,才有了宋缺在此建立宮殿。

實際上地上的宮室是為了掩蓋地下的戰神殿,驚雁宮佔地極廣,殿閣亭臺,氣象肅森,依山勢而建,背靠千里崗主峰驚雁峰,亦呈行宮得名之來由。

驚雁峰高插入雲,秀出群山之上,使驚雁宮雄視整個留馬平原,留馬驛在左上方的七里遠處。全宮除主殿偏殿以一種近乎大理石的質料所建外,其他都是木構建築。

主殿坐落全宮核心,左右是兩個偏殿,各有一條約二十丈長的廊道相連,如兩邊飛出雁翼,宮前護溝深廣,引進千里崗的溪流,成為天然的屏障。

往驚雁宮除了由千里崗攀山而下外,唯一的途徑是一條直通正門的大石橋,寬敞至可容四馬並馳,鬼斧神工,氣勢磅礴,使人生起一夫當關萬夫莫敵的感覺。

大殿裡,石之軒自信滿滿的說道,“驚雁宮三十年開啟一次,據我推測星辰變動,下一次開啟,當在三年之後。”

蘇銘立在大殿之前,掃了石之軒一眼,“石兄卸任丞相,在此地清修,短短兩年,武功更進一步,可喜可賀。”

石之軒莞爾一笑,忽然道,“此秘密我不打算獨享,道兄以為如何?”

蘇銘一副無所謂的樣子,“無妨,隨意便是。”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