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香氤氳中,太淵指尖輕叩案几,發出清脆的聲響。
“敢問道長,貴派三豐祖師所創太極母拳的精髓何在?“
沖虛道人白眉微蹙,沉吟道:“松沉柔順,圓活暢通,用意不用力......“
話音戛然而止,老道長渾濁的眼中突然迸發精光。
“真人莫非是指這'用意不用力'?“
在他看來,這不過是練習拳法時最基礎、最常見的要點罷了,強呼叫活勁而非死力,怎麼會與太淵口中那神秘的“神意武學”有所關聯呢?
太淵撫掌輕笑:“正是。在貧道看來,縱使將太極架子練得滾瓜爛熟,招式使得行雲流水,若不得那一點陰陽開合的真意,終究是徒具其形。“
他指尖在茶盞邊緣劃過,水面頓時分出陰陽兩儀之相。
“此即莊子所謂“得魚忘筌,得意忘形”。“
“得意……忘形……“
沖虛道人喃喃重複道。
太淵瞧著沖虛道人的神情,繼續娓娓道來:“就像一顆大樹。神意為主幹,招式為枝節,一味地追求精妙的招式而忘了根本的話,那可是本末倒置了。”
“道長應該看得出,貧道其實在劍法招式上並無花大量時間修習。”
太淵話鋒一轉,將話題引到了方才的比試上。
沖虛道人聽聞,默默地點了點頭。
回想起太淵剛開始時的劍法,在他這位劍術名家眼裡,確實破綻百出,武當派隨便一位練劍五年以上的弟子,劍招都比太淵更為精妙。
可隨著交手,對方的劍術竟以肉眼可見的速度精進。
更可怕的是,每當他尋到破綻欲攻時,太淵總能先他一步變招——彷彿秋風未起,蟬已先知。
在沖虛道人的劍剛要動時,太淵敏銳的心神之力已經洞察秋毫。
“經此一戰,貧道的劍術倒是獲益良多。“太淵話說一半,含笑不語。
沖虛苦笑出聲,白鬚微顫:“老道這點粗淺把式能入真人法眼,倒是福分。“
話雖如此,可沖虛道人心中卻五味雜陳。
自己窮盡一生鑽研劍術,積累的經驗,太淵卻能在短短一場比試中快速汲取、融會貫通,這怎能不讓他感到苦澀與不甘?
若非太淵修為深不可測,換作旁人,他恐怕早已暴起發難了。
太淵敏銳地捕捉到了沖虛道人的情緒變化,心中暗自思忖,自己受惠於這場比試,也該有所回報。
況且,日後還想著借閱武當派的藏書,若能幫沖虛道人突破瓶頸,往後行事自然更加方便,而且多一位求道路上的道友,或許能給自己帶來稍許靈感也說不定。
念及於此,太淵神色一正,問道:“道長,可知【玄關一竅】?”
“玄關一竅?!”
沖虛道人渾身一震,面上神色變幻不定。先是驚詫,繼而沉思。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