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山湖前,太淵負手而立,衣袂隨風輕揚,目光深邃如潭。他靜靜地聽著山風簌簌,看白雲嫋嫋,彷彿與這片天地融為一體。
寒山湖因唐代詩僧寒山子而得名,四周山峰起伏,竹翠林茂,鳥語花香。
湖面碧波盪漾,群山如黛,倒影如畫,宛如一幅天然的水墨畫卷。
這裡晨可觀朝曦,煙波搖紅;夕可送落霞,浮光耀金;夜可賞明月,靜影沉璧;夏可避酷暑,涼風送爽。
湖面上偶有遊者泛舟其間,魚躍騖飛,令人心曠神怡。
經過幾日的打聽,太淵已得知現在是弘治三年,即1490年。
此時的大明朝,正是那位號稱最痴情的皇帝——朱佑樘在位。
朱佑樘是歷史上唯一實行一夫一妻制的皇帝,一生只娶了一位張皇后,從不納妃,更未搞過選秀。他與張皇后每日同起居,宛如平常夫妻,堪稱帝王中的異類。
歷經憲宗朱見深的勵精圖治,原本內憂外患的大明朝,已呈現出安內攘外、走向中興的態勢。加之朱佑樘自幼在冷宮長大,嚐盡人間冷暖,吃過百家飯,故而對朝政極為勤勉,當下大明王朝還算一片安詳之景。
至於大明朝東南沿海最為棘手的倭寇侵擾問題,隨著勘合貿易制度的建立,以及日本國內正處於戰國時代,各方勢力紛爭不斷,如今已僅僅是疥癬之疾。
偶爾有幾個浪人渡海而來,也掀不起什麼大風浪。
不過太淵心裡清楚,若按照歷史軌跡發展,嘉靖之後,倭寇將成為大明東南沿海的大患,屆時還會湧現出一批抗倭名將,比如威名遠揚的戚繼光,只是那已是幾十年後的事了。
太淵心中暗想,有自己這隻蝴蝶在,未來如何,誰也說不準。畢竟崇道觀位於台州府,地處東南,若真有倭寇膽敢鬧到此處……
太淵眼中閃過一絲攝人的精光,隨即恢復平靜。
……
台州府。
赤城街。
國清寺主建築群後的小山坡上,蒼鬱的松林中矗立著一座重簷挑角、方石鋪地的碑亭。
亭額上寫著“法乳千秋”四個金字,亭中品字形排列著三座長方形的石碑。亭中,兩道身影相對而立,一道一僧。
道者正是太淵,僧者則是國清寺天台宗當代主事——智通大師。
“大師,叨擾多日,承蒙您悉心指點,獲益良多。今日太淵特來向大師辭行。”太淵拱手行禮,語氣恭敬。
智通大師年過八十,面容卻如五六十歲般精神矍鑠。他雙手合十,打了個佛禮,微笑道:“阿彌陀佛,看到太淵你如今的能為,想必靈風道兄泉下有知,亦會老懷大慰。”
崇道觀與國清寺同處台州府天台縣城內,相距不遠。
加之靈風子與智通大師皆為真正潛心修行之人,不追逐名利,二人交情極為深厚。
太淵幼時常隨師父前來國清寺,智通大師可以說是看著他長大的,如今太淵決定行走天下,紅塵尋道,自然要來拜別一番。
“太淵,你如今精滿神足,氣貫周身,此番入紅塵,是要進行‘性功’方面的修行了吧?看來這三年守孝期,你並未荒廢。”
智通大師目光如炬,一眼看穿了太淵的修行境界。
“大師慧眼!”太淵為智通大師斟滿一杯茶,恭敬答道。
“你如今的能為,放到江湖上也算得上是絕頂高手。除了一些隱世高士,即便是少林方正、武當沖虛,或是日月神教的東方不敗,也未必能奈何得了你。”智通大師語氣中帶著讚許。
言語間,江湖上的各大掌門似乎只是平常人。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