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種?”
“這是什麼歌名?”
“詞曲編又是方城,好吧,我已經麻木了,滑稽.jpg。”
“我更好奇的是這歌名!”
“看楚可可的服飾,應該是一首華夏的民謠吧?”
“咦,這音樂節奏......”
人們還在議論,音樂剛開始響起,楚可可便雙臂張開,脖頸仰起,盈盈輕舞,並跟著前奏唱了起來。
一想到你我就~Wu~
空恨別夢久~Wu~
觀眾還沒跟上節奏,楚可可已經唱起了下一句。
燒去紙灰埋煙柳~
於鮮活的枝丫~
凋零下的無暇~
是收穫謎底的代價~
她隨歌起舞,那淡藍色的襦裙隨之綢帶飄揚,裙襬律動,在輕快又帶著傳統韻味的音樂聲中曼妙瀲灩。
“跳的真好看!”
“唱的也好聽!”
“就是歌詞聽不懂。”
“但這是華夏古風無疑!”
“鋼琴、笛子、簫......居然還有小提琴,我第一次聽到華夏古風用小提琴伴奏的!”
“這是一種很新的華夏古風!”
不少亞洲觀眾也聽過華夏古風,但聽的大多是哀婉悲傷的風格,他們還是第一次聽這麼輕鬆又活潑的華夏古風。
隨著楚可可的歌聲和舞蹈漸入佳境,人們對“芒種”這首歌名也越發好奇。
很快有人在各國的直播彈幕里科普:
“芒種是華夏的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九節氣,芒的意思是各種農作物,比如稻、黍、稷等等,芒種就是適合種植稻穀等農作物的節氣。”
這樣的解釋讓亞洲除華夏以外的觀眾聽得一知半解。
“種水稻我懂,但節氣又是什麼?”
又有人接著解釋:
“節氣是上古華夏農耕文明的產物,用於區分不同的農耕時機,簡單說就是哪個時候該種什麼,哪個時候該播種,哪個時候該收穫休息,哪個時候該休息。”
“最神奇的是,每一年的二十四節氣都是不同的月份和日期,但每年都能準確地對上相對於的氣候!”
“比如今年的‘芒種’就是6月5號,去年則是5月28日,但不管在哪年,芒種這一天都是氣溫明顯升高,並且空氣最潮溼的那一天!”
這樣的解釋終於讓亞洲各國的觀眾看懂了,但卻對華夏的二十四節氣更加好奇。
“華夏真是一個神奇的國度!”
“華夏文化總是能不斷地給我驚喜。”
“華夏就像一座深不見底的寶藏,每當我以為已經挖完了,總會發現原來下面還有!”
“韓島和日島喜歡學西方,卻不知道真正值得學習的老祖宗就在身邊!”
在此起彼伏的驚歎聲中,楚可可的演唱結束,隨著她站定,淺藍色裙襬落地,大雪山微微搖動之後也歸於平靜。
國立體育場裡響起無比熱烈的掌聲。
很多人都以為楚可可只是來湊數的,或者是因為身材太好容易吸引關注才能入選華夏國家隊。
但現在,所有質疑都消失了。
原來人家不但雪山大,實力也強!
大螢幕上很快顯示出評委的打分:
91分!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