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委會,會議室內。
所有村幹部們,齊聚一堂。
新任村長李東,召開了他走馬上任以來的首次會議。
別看桃花村擁有2000多位村民。
但村幹部人數,卻不多。
滿打滿算,只有7個人。
村長李東,年齡23歲,分管村委會全面工作。
副村長蕭望川,年齡40歲,分管村莊專案推進,協助村長處理日常事務、扶貧、建房等工作。
治保主任周海,年齡32歲,分管徵兵、治安綜合管理、民政、法制建設、安全生產、聯防聯控等工作。
婦女主任程倩,年齡30歲,分管計劃生育、優生優育、婦幼衛生健康、衛生宣傳、婦女權益維護等工作。
村莊會計鄭鈺,年齡29歲,分管財務、記賬、統計、報賬、稅務管理、資訊宣傳、聘用臨時工等工作。
村莊出納葉琴,年齡28歲,分管讜建、文書、醫保、社保、陽光村務、涉農資金補貼、審查報銷等工作。
村委委員陳寧,年齡27歲,分管農經統計、農業、水利、電力、土地、環境整治等工作。
這7個人,組成了桃花村目前的領導班子,都非常年輕。
除了李東是大學生外。
其他六人,全都是高中學歷。
此外,村委會還有一名退休老幹部和一名保潔阿姨。
退休老幹部,負責在傳達室接收報紙、報刊、信件。
保潔阿姨,負責打掃村委會的衛生、燒午飯,以及給開會人員泡茶。
……
會議伊始。
李東看向村莊會計鄭鈺,問詢道:“現在村委會賬戶上,有多少資金?”
“有30萬元!”
鄭鈺如實說道。
聞言,李東微微點頭。
農村集體經濟收入,主要分為財政轉移支付、上級涉農補助、集體資產出租、魚塘承包費用、村辦企業收入、村辦合作社收入、佔地補償款、外界捐款等方式。
如今這個時代。
30萬元,對個人來說很多。
但對於擁有2000多人口的桃花村來說,其實很少。
其他村幹部們,聽到30萬元這個數字,都暗自唏噓。
桃花村所在的八度鎮,這些年來,村級經濟發展的紅紅火火。
上世紀80年代開始。
許多村莊,開辦村辦企業。
如襪子廠、銅材廠、油桶廠、織布廠、絲織廠、鑄件廠等等。
這些工廠規模不大,卻能吸納村民就業,讓村民從土地的束縛中走出來,賺到了比種地更高的收入。
鎮上的許多農村,在1985年至1990年,村集體收入就達到三四百萬元一年。
彼時的桃花村,沒有發展工業,依舊以農業為主。
時至如今。
全鎮的絕大部分村莊,可支配收入都在百萬元以上,一些富裕的村莊更是擁有上千萬元收入。
鄭鈺提議道:“村長,咱們村因為地理環境因素,始終沒有發展工業。
你看咱們要不要和社會企業合作,在村裡開辦一些工廠,提升村委會和村民收入?”
桃花村,地理位置瀕臨“桃花漾”。
桃花漾,是一處湖泊,總面積4.35平方公里。
如果開辦工廠的話,容易汙染水資源。
“暫時不用!”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