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
徽省,何肥市。
夏國科學技術大學。
物理教授呂承洲,和往常一樣走進辦公室,準備開啟一天的工作。
剛剛坐下。
助手張平,便抱著幾本學術期刊,走了過來。
他開口道:“教授,這是本週最新發布的學術期刊,我已經整理好了!”
“好!”
呂承洲滿意的點點頭。
他是物理領域的專家,學術造詣極高。
儘管如此。
呂承洲依舊有每週閱讀學術期刊的習慣。
只有這樣,才能與時俱進,瞭解科學界的最新動向和科研成果。
接下來。
他首先翻閱的三本期刊,是《Nature》自然期刊、《Science》科學期刊、《Cell》細胞期刊。
作為國際學術三大頂級期刊。
裡面的每一篇論文,含金量都非常高。
在主刊上發表的論文,部分是諾獎級成果。
簡單翻閱完三本期刊的論文目錄之後。
呂承洲就眼前一亮。
只見本週期刊上,就有重磅科學成果問世。
《Science》科學期刊上,有一篇關於量子物理領域的重大發現。
研究人員觀察到,電流可以同時沿兩個方向繞著一個超導導線環流動,提出了量子計算機工作時可以不具備所謂“糾纏”的量子性質的觀點。
《Nature》自然期刊上,有一篇關於生命科學領域的重磅成果。
米國、鷹國等六個國家的科學家,合作完成人類基因組工作草圖的繪製,標誌著人類在解讀自身“生命之書”的道路上,邁出重要一步。
《Cell》細胞期刊上,有幾篇關於細胞克隆領域的重磅成果。
科研人員已經成功把豬的上皮細胞克隆成轉基因豬,同時一些科學家發現成年人的骨髓細胞移植到病人體內可轉化成肝細胞。
接下來。
當呂承洲準備認真細緻閱讀這些論文時。
他突然發現,助手拿來的學術期刊裡,有一本《桃花》科學期刊。
呂承洲好奇道:“張平,這本《桃花》科學期刊是哪來的?你沒拿錯吧?”
“沒有!”
張平聽到這話,連忙解釋道:“教授,原本我只拿了三本期刊。
但在路上,我遇到趙教授,他讓我把這本期刊拿給你。
據他說,這本期刊是桃花大學出版社釋出的,上面的論文全都是重磅科研突破!”
“哦?”
呂承洲驚咦一聲,頓時來了興趣。
他拿起《桃花》科學期刊,耐心翻閱起來。
只見該期刊的封面上,寫著中文標題《單層石墨烯的製備分離,世界首個二維材料!》
看到這裡。
呂承洲頓時來了興趣。
從這個標題來看。
莫非物理領域,有科學家制備出了單層石墨烯?!
帶著強烈的好奇。
呂承洲翻開期刊,看了眼本期目錄。
只見上面寫有20篇論文。
NO.1,《單層石墨烯的製備分離,世界首個二維材料!》
NO.2,《世界最快光通訊技術!》
NO.3,《碳奈米管具有特定條件下發熒光的效能!》
NO.4,《太陽系中最遙遠的天體,矮行星塞德娜!》
NO.5,《第一個人類神經細胞組織系統誕生!》
NO.6,《首張完整的大腦網路地圖,反映了人類大腦皮層中負責高等思維的數百萬神經纖維!》
NO.7,《分子層面上的電極表面電子轉移,微電子學、電化學、生物學、資訊儲存等領域將迎來變革!》
NO.8,《人類歷史首個人造染色體的合成!》
NO.9,《利用面板細胞“仿製”出胚胎幹細胞!》
NO.10,《揭示果蠅記憶奧秘,探索記憶的神經生物學基礎!》
……
光是看到這一系列的論文標題。
呂承洲就不禁倒吸一口冷氣,滿臉震撼之情。
驚歎片刻後。
他開始詳細閱讀第一篇論文《單層石墨烯的製備分離,世界首個二維材料!》。
論文第一作者,是桃花大學的大一學生白雲飛。
開篇內容裡。
白雲飛引經據典,闡述了石墨烯的發展歷史,和物理學界對石墨烯的最新研究情況。
時至今日。
依舊沒有人,能製備分離出單層石墨烯。
科學界認為,單層石墨烯只存在於理論中,無法在實驗室獲得。
而白雲飛,卻另闢蹊徑。
他用生活中最常見的透明膠帶,反覆貼上和撕開石墨片,使石墨片變得越來越薄,最終得到一個只有一層碳原子的單層石墨烯!
這種方法,聽起來非常荒謬。
但白雲飛卻用自己的實驗資料證明。
只要擁有創造力。
就可以讓不可能變為可能!
隨著單層石墨烯被製備分離出來。
物理科學界可以透過單層石墨烯,看到一個全新的二維世界。
白雲飛還對單層石墨烯的特性,進行檢測和分析。
他初步發現,單層石墨烯厚度不及普通紙張的三十萬分之一,卻是目前已知強度最高的材料之一。
石墨烯在保持高強度的同時,還具有良好的韌性,可以彎曲。
同時,石墨烯有著全新的電學屬性。
石墨烯中,電子的運動速度可達到光速的三百分之一,遠遠超過了電子在一般導體中的運動速度。
未來,石墨烯有望成為矽的替代品,製造超級計算機的結構部件——超微型電晶體。
白雲飛分析過。
如果運用石墨烯取代矽,計算機處理器的執行速度將會提高數百倍。
光學屬性方面。
石墨烯只吸收2.3%的光,幾乎是完全透明的。
這個特徵使得它非常適合作為透明電子產品的原料,如透明的觸控顯示屏、發光板和太陽能電池板。
看完整篇論文後。
呂承洲驚歎連連。
他怎麼也沒想到。
透過膠帶貼上這種簡單粗暴的方式,就能剝離出單層石墨烯。
作為物理領域的教授。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