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飯後,蘇建國和蘇建軍兩兄弟坐在院子裡乘涼。
夏夜的微風帶著田野的清香,遠處傳來陣陣蛙鳴。
“哥,有件事我得跟你說。“
蘇建軍突然壓低聲音,神色凝重。
蘇建國挑了挑眉.
“什麼事這麼神神秘秘的?“
“趙老四這事,恐怕只是冰山一角。“
蘇建軍湊近了些.
“村裡現在對咱們家意見大著呢!“
“哦?“
蘇建國坐直了身子.
“具體說說。“
蘇建軍嘆了口氣.
“自從咱們家蔬菜基地做大後,村裡就有人說閒話。什麼'蘇家吃獨食'、'發財忘了本',難聽的話多了去了。“
“都有誰在說?“
蘇建國的眉頭皺了起來。
“多了去了!“
蘇建軍掰著手指數道。
“王寡婦說她家地挨著水庫卻澆不上水,張家老二抱怨招工不要他,就連老支書家,表面上客客氣氣,背地裡也沒少嘀咕...“
蘇建國沉默地抽著煙,菸頭在黑暗中忽明忽暗。
他沒想到情況已經這麼嚴重了。
難怪趙老四會做出那種事。
在很多人眼裡,蘇家已經成了“為富不仁“的代表。
“哥,咱們得想個辦法。“
蘇建軍憂心忡忡地說。
“這次是放蟲卵,下次指不定幹出什麼事來。“
蘇建國深吸一口煙,緩緩吐出。
一個想法在他腦海中逐漸成形。
“建軍,你說...如果讓村裡人都能從蔬菜基地受益,情況會不會好轉?“
蘇建軍一愣。
“什麼意思?“
“我的意思是。“
蘇建國眼中閃爍著興奮的光芒。
“成立一個'村民合作社',讓大家以土地或者勞力入股,年底按股分紅。“
“這...“
蘇建軍瞪大了眼睛。
“這不等於把咱們家的產業分給大家嗎?這多吃虧啊!“
蘇建國搖搖頭。
“不是分產業,是共同發展。你想,現在基地要擴大規模,正需要更多土地和勞力。與其花錢租地僱人,不如讓村民以這些入股,大家風險共擔,利益共享。“
蘇建軍若有所思地點點頭,但很快又提出疑問。
“可要是大家都來入股,管理起來多麻煩啊!萬一有人偷奸耍滑怎麼辦?“
“所以要定規矩。“
蘇建國胸有成竹地說。
“入股自願,但必須遵守合作社章程。幹活按勞取酬,年底按股分紅。管理上可以成立理事會,大家共同監督。“
兩兄弟越聊越興奮,直到蘇老爺子拄著柺杖走過來。
“大半夜的不睡覺,嘀咕什麼呢?“
老爺子皺著眉頭問道。
蘇建國把合作社的想法簡單說了一遍。
果然,老爺子一聽就炸了。
“胡鬧!咱們辛辛苦苦打下的基業,憑什麼分給別人?“
“爸,不是分產業,是共同發展...“
蘇建國試圖解釋。
“少來這套!“
老爺子用柺杖重重杵地。
“當年鬧合作社的教訓還不夠?最後誰吃虧?老實人吃虧!“
蘇建國知道父親指的是公社時期的慘痛經歷,耐心解釋道。
“爸,這和以前不一樣。現在是自願入股,按市場規律辦事...“
“我不管什麼規律!“
老爺子氣得鬍子直抖。
“咱們蘇家的產業,就得蘇家人說了算!讓外人摻和進來,遲早要亂套!“
眼看父子倆要吵起來,蘇建軍趕緊打圓場。
“爸,哥就是提個想法,具體怎麼辦還得從長計議...“
老爺子哼了一聲,轉身回屋。
夜更深了,但蘇建國卻毫無睡意。
他站在院子裡,望著滿天星斗,思緒萬千。
父親的話不無道理,但村裡的矛盾也是實實在在的。
如何在家族利益和鄉村和諧之間找到平衡點?
合作社真的是解決問題的良方嗎?
第二天一早,蘇建國就去找了老支書。
兩個小時後,村委會的大喇叭響起了通知。
“全體村民注意了,今天下午兩點在村委會開會,討論成立蔬菜合作社的事,每家至少來一個代表...“
當蘇建國站在村委會門前,看著村民們三三兩兩走來時,他心中既期待又忐忑。
這個大膽的計劃能否實現,將決定蘇家屯未來的發展方向。
會議開始後,蘇建國詳細講解了合作社的構想。
村民可以以土地、資金或勞力入股,每股一百元。
合作社統一經營,按勞分配與按股分紅相結合。
成立理事會監督運作,重大事項民主決策。
“建國啊!“
王寡婦第一個站起來提問。
“我家那三畝地能入多少股?“
“按市場價評估。“
蘇建國回答。
“一畝地大概能擇三到五股。“
“那我家勞力呢?“
張家老二迫不及待地問。
“一個全勞力算一股,一年下來光工資就能拿一千多,年底還有分紅。“
村民們開始交頭接耳,議論紛紛。
大多數人臉上都露出興奮的神色。
倒是老支書,一句話就問道點子上。
“賺錢都好說,可萬一賠了呢?“
“風險共擔。“
蘇建國坦然道。
“賺了大家分,賠了大家扛。不過以目前的市場行情,賠錢的可能性很小。“
會議持續到太陽西斜。
最終,有二十多戶村民當場表示願意加入合作社試點。
這個結果超出了蘇建國的預期,他原本以為能有十來戶就不錯了。
回家的路上,蘇建軍忍不住問。
“哥,你真打算把咱們家的產業跟這麼多人分享?“
蘇建國望著遠處連綿的大棚,意味深長地說。
“建軍,獨木不成林。只有大家都富起來,咱們的事業才能真正長久。“
。。。
處理完蘇家屯的事情。
蘇建國馬不停蹄的趕回了四九城。
剛剛蘇明超來電話,軍方的蔬菜運輸火車專線,即將抵達。
蘇建國當即讓蘇建軍著急人手,全力採摘蔬菜。
第二天。
清晨的陽光灑在四九城火車站的鐵軌上。
站臺上早已站滿了前來迎接的官員和媒體記者。
蘇建國穿著一身嶄新的中山裝,胸前彆著一朵大紅花,站在人群的最前方。
他的身後是蘇建軍和蔬菜基地的幾位骨幹,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自豪的笑容。
遠處傳來汽笛的長鳴,一列軍綠色的火車緩緩駛入站臺。
車身上印著醒目的標誌,車廂兩側掛著“軍民魚水情”的紅色橫幅。
站臺上的人群立刻騷動起來,記者們舉起相機,閃光燈此起彼伏。
火車停穩後,一位身著軍裝的中年男子從車廂走出,肩上的兩槓三星在陽光下閃閃發光。
蘇建國快步迎上前去,兩人緊緊握手。
“蘇老闆,久仰大名!”
軍官爽朗地笑道。
“我是軍區後勤部的王部長,這次專程來接你們的蔬菜。”
“王部長辛苦了!”
蘇建國激動地說、
“我們的蔬菜已經全部準備就緒,就等著裝車呢!”
王部長點點頭,轉身對身後計程車兵們下令。
“全體都有,開始裝車!”
士兵們迅速行動起來,他們分成幾組,有的負責搬運,有的負責清點,整個過程井然有序。
蘇建軍帶著士兵們前往站臺後方的倉庫,那裡堆滿了剛剛採摘的新鮮蔬菜。
黃瓜翠綠欲滴,西紅柿紅豔飽滿,白菜水靈鮮嫩,每一棵都經過嚴格篩選,確保品質上乘。
記者們抓住機會,紛紛上前採訪。
一位女記者將話筒遞到蘇建國面前、
“蘇老闆,請問您是如何與軍方達成合作的?這對您的蔬菜基地有什麼意義?”
蘇建國微微一笑,從容答道。
“我們的蔬菜基地一直堅持綠色無公害的種植理念,品質得到了軍方的認可。這次合作不僅是對我們產品的肯定,更是對我們全體員工的鼓勵。未來,我們將繼續提升品質,為軍民共建貢獻更多力量。”
他的話音剛落,周圍立刻響起熱烈的掌聲。
與此同時、
士兵們的裝車工作進展迅速。
不到兩小時,所有的蔬菜都被整齊地碼放在軍列的車廂內。
王部長滿意地點點頭,對蘇建國說道。
“蘇老闆,你們的效率真高!這批蔬菜將直接運往東北的幾個邊防部隊,戰士們很快就能吃上新鮮蔬菜了。”
蘇建國鄭重地點頭。
“能為邊防戰士提供後勤保障,是我們的榮幸。”
隨著一聲汽笛,軍列緩緩啟動,駛離站臺。
站臺上的人群目送列車遠去,直到它消失在視野中。
記者們抓緊時間拍攝最後的鏡頭,準備將這一重要新聞釋出出去。
當天下午。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