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君,你覺著漢室還有救麼?”劉協喝了一口悶酒緩緩問道。
荀彧微微一怔,目光凝視著眼前這位陷入迷茫與痛苦的帝王,心中也是五味雜陳。
“漢室雖歷經風雨,如今式微,但根基深厚,恩澤百姓久矣。
昔日光武皇帝中興漢室,力挽狂瀾,可見我大漢氣數未盡。
今日漢室局勢再差,還能差過光武皇帝那時?”荀彧恭敬的回道。
“哈哈,令君真是太抬舉朕了,朕可不敢與光武皇帝相提並論。”劉協苦笑一聲道。
荀彧目光誠摯地看著劉協,繼續說道:“陛下不必過謙,光武皇帝雖有中興之功,然彼時亦是天下大亂,群雄並起。
陛下如今雖身處困境,卻也並非毫無機會。
當今天下,丞相曹操雄才大略,麾下兵強馬壯,且奉陛下為正統,這便是陛下可倚仗的力量。”
“然後呢?朕禪位給曹軒?”
“陛下慎言,曹家絕沒有那種大逆不道之心啊。”
“哼,朕相信曹丞相,卻不信曹軒那個小兒。
曹軒剛來到許都,便給朕敬獻什麼房中術,還安排了幾個烏桓女子進宮,他這是想做什麼?
難不成是想讓朕為美色所誤,方便他篡奪我漢室江山麼?”劉協冷哼一聲道。
“陛下息怒,也許是世子見您子嗣不旺,方才有了這個心思。
而烏桓女子進宮,可能是想讓陛下領略不同風情,以添宮廷樂趣,並無它意。”
劉協擺了擺手,煩躁的說道:“令君,你莫要為他辯解。
曹軒年紀輕輕,野心不小。
他祖父曹操雖專權,但對朕表面上還維持著君臣之禮。
可曹軒那小兒,卻如此輕慢於朕,分明是不把朕這個天子放在眼裡。
他若真有敬意,為何不將心思放在輔佐朕治理天下上,卻行此等荒誕之事?”
荀彧面露難色,低聲勸道:“陛下,小心隔牆有耳。”
劉協微微一怔,臉上的怒意稍稍收斂了些,他深吸一口氣,努力平復了一下情緒,聲音也壓低了下來道:“令君,朕實在是咽不下這口氣。
曹軒如此放肆,朕身為天子,卻只能忍氣吞聲,這傳出去,朕的顏面何存?”
荀彧微微頷首,心中也頗為無奈。
“陛下,如今局勢錯綜複雜,曹家勢力龐大,且在朝中根基深厚。
陛下若此時與曹軒起衝突,恐會引發更大的禍端。
曹軒雖行事孟浪,但丞相應該對他有約束之力,此事臣會密報丞相,確保這種事情不會再發生了。”
“哎,那就拜託令君了。”
“主辱臣死,這是臣應盡之責。
若無其它事,那臣就先告退了。”
等荀彧離開後,一位宮裝美婦從屏風後緩緩走了出來,她身姿婀娜,步伐輕盈,然面上卻帶著淡淡的憂慮。
她輕輕來到劉協身邊,輕嘆一聲道:“陛下,荀彧雖然現在還在搖擺不定,但他說的也沒錯,此時曹家勢大,不宜與曹軒直接起衝突。”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