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陽城外不遠處,有一座臥龍崗,崗上翠柏蔽日,枝幹粗壯而遒勁,撐起一片濃蔭。
崗下,一條清澈的溪流蜿蜒而過,水流潺潺,溪邊垂柳依依,宛如人間仙境。
溪邊坐落著一座古樸的草廬,雖質樸無華,卻與周遭的景緻相得益彰,草廬前,幾畝農田錯落有致,有兩人正在田間耕作。
其中年齡較小的一位少年,摘下草帽,擦了擦頭上的汗水,笑著問道:“諸葛先生,這次你出遊要多長時間啊?”
“秦朗啊,你在我這裡呆了也有兩年了吧?”
“兩年零十二天。”
諸葛亮苦笑一聲道:“你們那位少主還真是執著啊。”
“先生,您同意去鄴城了?”秦朗大喜過望道。
諸葛亮搖了搖頭道:“曹公正準備北征烏桓,此戰勝利後,北方將基本一統,亮去之無用。”
“先生還是放不下漢室?”
“是又如何?”諸葛亮反問道。
秦朗輕嘆一聲道:“少主剛剛來信,他說自己已經參與奪嫡了,讓我回去。”
“哈哈,那亮便祝他馬到成功。”
“少主還說了,不能得先生相助,乃他之不幸也,臨行之前,有句話少主讓我轉告給先生。”
“亮洗耳恭聽。”
“少主說,所謂的漢室不過就是一個招牌,天下大亂至今,各路諸侯皆借興復漢室之名,行謀權篡位之實,天子早已淪為傀儡,漢室氣數已盡,再難重振。
只要天下百姓可以安居樂業,漢室這個招牌不要也罷。”
諸葛亮輕輕搖頭,目光堅定的回道:“興復漢室,並非為了一家一姓之尊榮,而是為了延續大漢之治世理念,讓百姓重歸太平。
若只為追求權勢,背離初心,即便成就霸業,又有何意義?”
“先生既然都明白,那為何還要一意孤行呢?”秦朗一臉困惑的問道。
“亮三代皆為漢臣,只是心有不甘而已。”
“既然先生心意已決,那秦朗就不多勸了。
對於先生這樣的大才,無論何種境地?少主都會引為摯友,若他日先生有所需,少主也定不會坐視不理的。”
“替亮謝過軒公子,只是亮恐怕是讓他失望了。”諸葛亮搖頭嘆息道。
“先生,秦朗冒昧的問一句,既然先生要興復漢室,那不知先生會選擇哪位諸侯呢?是荊州劉表,還是益州劉璋?”
諸葛亮笑而不語,擺了擺手道:“不可說、不可說…”
收到秦朗的來信後,曹軒也很是失望,自己費了兩年功夫,卻還是沒有說服諸葛亮出山相助,他不禁開始反思,是自己威望不足?還是自己誠意欠缺?
但此刻容不得曹軒有過多感懷,因為擺在眼前的局勢已然迫在眉睫,自己的那位頗得人心的二叔終於開始反擊了。
而他的反擊也是直擊曹軒的軟肋,曹丕的謀臣陳群、吳質等人以西涼馬騰、韓遂不穩為由,舉薦太中大夫賈詡為長安令。
若賈詡走了,那就相當於斷了曹軒一臂,而且這個理由也是無懈可擊,畢竟賈詡也是出身西涼軍,在關中一帶有很大的威望。
而且賈詡素有“毒士”之稱,智謀超群,一旦赴任長安令,大有可能會穩住西北局勢。
以曹操的精明,他不會想不到這一點,權衡利弊之下,這個任命被透過的可能性很大。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