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觀風流

第406章 對射安市城,薛禮與裴行儉的高光時刻!

沒辦法,器械太笨重,山路太陡峭。

“迎敵,迎敵~”

城牆上,負責守城的高句麗守軍亦是壓力山大。

這夥唐軍,打起仗來跟不要命似的。

尤其是衝在最前面那兩名小將,更是驍勇無比。

不論他們的滾木擂石和箭雨有多密集,那兩人總能如在雨中跳舞的靈蛇一般,躲開他們的所有攻擊。

竟是硬生生在他們的飽和式打擊之下開出一條路來,為後面的唐軍起到了極大的示範作用。

簡直就是變態。

“滾木擂石,放!”

“弓箭手,一輪齊射,放!”

“弓箭手,二段射,放!”

守城的高句麗士族膽寒了,即便唐軍還沒有摸到城牆,可薛仁貴與裴行儉身先士卒的驍勇,還是讓他們心中生出一股寒意。

城牆後面的塔樓上,安市城守將楊萬春正死死的盯著城牆下方那兩道驍勇的身影。

時隔多年,他還是一眼認出了兩人的身份。

他認出了兩人,正是當年在營州時,讓大莫離支和他都吃了大虧的那兩員小將。

他沒想到,多年過去,雙方的身份,竟然完全倒轉了。

想當年,他也曾在兩人駐守的營州城下束手無策,想不到今天身份倒轉,輪到他守城,兩人來攻城了。

一時間,他的心情又是悲涼,又是欣喜。

他悲涼的是,兩次作為對手,高句麗都是處於劣勢的一方。

當年在營州,數萬大軍盡數戰歿,只剩他與大莫離支等數人僅以身還。

而現在更是比當年還慘,泰半國境,已落入唐軍之手。

而他慶幸的,則是今日身份倒轉,正是他一雪前恥之時。

思及此,他整個人便忍不住激動起來,激動得渾身都在顫抖。

眼見兩人已經無限接近城牆,他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動,對著親衛厲聲喝道:“取弓來。”

親衛不明所以,但仍是將楊萬春那張特製的牛角大弓遞了過去。

楊萬春接過腳弓,毫不猶豫的從箭囊之中抽出三支箭,對準兩人便是三箭連發。

“嗡~”

特製的角弓弓弦抖動,三支利箭化作三道黑線,直奔互為犄角之勢的薛仁貴和裴行儉而去。

與此同時,薛仁貴與裴行儉心中亦是瞬間預警。

兩人雖沒有任何語言,但仍是在第一時間做出了配合。

只見,原本並肩互為犄角的二人,瞬間化作一條直線。

裴行儉在前豎起巨盾格擋,薛仁貴在後,隻身體一抖,身上特製的複合弓便到了手心。

這柄複合弓,正是當年柴令武承諾,要送給薛仁貴的絕世好弓。

由於是複合弓的緣故,外表看起來比正常的角弓小了一號,可瞬發力,卻是已經超過了八石。

他立時張弓搭箭,順著心中預警的方向三箭連發。

“噹噹噹~”

當楊萬春射出的三支箭,被裴行儉以高強的武藝配合巨盾攔下之時。

薛仁貴同樣的三箭連珠,也朝著楊萬春所在的塔樓飛來。

“噹噹噹!”

楊萬春兩名護衛持盾橫檔,雖成功攔下了薛仁貴的箭,但仍是被箭上裹挾的巨力震退了一步。

而這一切,幾乎都是眨眼之間發生的事情。

楊萬春望著盾牌上,薛仁貴的三支箭幾乎要穿透巨盾,臉色頓時沉得像是要滴出水來。

但他也知道,論射術,他只怕不是薛禮的對手。

因此,他也沒再繼續拉弓射箭,而是將角弓交換給親衛,朝旁邊挪了幾步,繼續觀戰。

同時,察覺到危機解除,薛仁貴也將弓繼續揹回了身後。

戰場爭鋒,對射也沒意義,除非能一箭射死對方主將。

但顯然,不管是楊萬春還是薛仁貴都很清醒,不會去做那等天降餡餅的美夢。

接下來,攻城繼續,雙方再次恢復了一開始的拉鋸。

只不過,雙方不知道的是,方才這一幕,恰好被站在對面南山山腰上觀戰的李世民用千里鏡看在了眼裡。

尤其是楊萬春與薛仁貴對射的場面,更是讓李世民都忍不住大叫了一聲妙。

他忍不住在原地手舞足蹈起來,一邊笑,一邊大聲誇讚道:“那薛禮與裴行儉,果真有名將之資,大將風範,在如此兇險的戰場之上,竟還能配合得如此天衣無縫,若是不死,假以時日,必成我大唐柱石也!”

聽見李世民的誇讚聲,再看著李世民滿臉紅光的樣子,隨行的眾人都有些不解。

儘管他們手上也有千里鏡,也能清晰的看見戰場上的每一個細節與局勢變化。

但他們的注意力,大多都側重於戰場上的整體局勢,並未特意去觀看薛仁貴和裴行儉是怎麼衝陣的。

因此他們大多數人,都並未看到那精彩的一幕。

當然,也有少數人看見了,比如柴令武就是其中之一。

只不過,柴令武的心裡就沒有那麼震驚,因為沒人比他更清楚兩人的本事有多強。

方才那令李世民拍案叫絕的一幕,於兩人的本事而言,也只能算是基操罷了。

等到將來薛仁貴脫帽退萬敵,三箭定天山;裴行儉大破突厥,威震西域,那才是他們人生之中的高光時刻。

只不過嘛現在歷史已經改變,大唐周邊的國家,也都已經被大唐滅得差不多了。

不知道歷史上那些讓薛仁貴和裴行儉名聲大盛的叛亂和戰事,還會不會發生?

一時間,柴令武不禁為兩人的未來趕到擔憂。

可別讓大唐太強,使得兩人失去歷史上的光彩才好......

而就在柴令武為兩人的未來感到擔憂時,李世民也將二人方才在城牆之下的精彩表現給眾人繪聲繪色的講了一遍。

眾人聽完李世民的講述之後,都不禁陷入了震驚之中。

尤其是幾位以勇力著稱的名將,如張士貴,如薛萬徹,如蘇定方之流,更是眼珠子瞪得老大,滿臉的難以置信。

因為他們自認,只怕是讓現在的他們上去,也未必能如兩人那般迅速發起反擊。

或許年輕的時候,他們敢打這個包票。但現在,他們確實很難保證能百分百做到兩人那般完美。

“後生可畏,後生可畏啊。”

“果真是長江後浪退前浪,看來我們這群老傢伙,是真的老咯。”

“此二人當真不錯,假以時日,必成大器!”

一時間,滿堂讚譽聲。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