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貞觀元年,渭水之盟的陰雲依舊縈繞在唐人心裡揮之不去。
緊接著一場大旱接踵而至,關內諸州赤地千里,是謂歲大飢,人相食。
次年,關中飛蝗,遮天蔽日。
帝入苑視禾,見蝗蟲,掇數枚而咒曰:“人以谷為命,而汝食之,是害於百姓,百姓有過,在予一人,爾其有靈,但當食我心,無害百姓。”
三年,大河決堤,南北九州之地淪為澤國,制令百姓東西就食,一時間,諸州流民氾濫成災。
同年,將軍張公謹上書討蠻六策,列舉六條征伐東突厥必勝的理由。
帝深以為然,遂詔令諸道府兵齊聚長安。
河南道洛州治下長水縣,因地處餚山與熊耳山之間的洛水峽谷,地勢稍高,得以僥倖逃過年初的洪澤。
然長水縣為洛州上縣,更為大河氾濫之後,進出關中的唯一要道,逃得過洪澤,卻逃不過徵兵的詔令,更逃不過奉命就食的流民肆虐。
......
......
夕陽半隱,鳥獸不見。
兩側的山上光禿禿的,草根,樹皮,觀音土,能吃的東西都已經被過境的流民吃光。
“那些流民追上來了,快走,快!”忽然,洛水畔的官道上,響起陣陣驚慌的聲音。
一支十數人的隊伍護著幾兩輛馬車慌亂逃竄,車隊後面,則是上百名眼冒綠光的流民緊追不捨。
“該死,這些流民是瘋了嗎?”
“他們不是流民,是流寇,餓急眼了,他們什麼都做得出來。”
“該死!該死!”
為首的中年武士咬牙道:“前面有處驛站,驛站內有官兵駐守,進了驛站就安全了,大家再堅持一下。”
最前面的一輛馬車裡,坐著一名面容絕美的少女。
少女二八年華,一雙烏黑的大眼睛宛如盛開的桃花般明豔動人,眼角一顆淚痣,更平添了幾分嫵媚的氣質。
她自側窗探出頭來,回望車隊後面緊追不捨的流民,眉毛輕輕挑起,烏黑閃亮的雙眸裡滿是凝重。
“王伯,還有糧食嗎,扔點糧食下去延緩一下他們的速度。”少女輕聲開口,聲若黃鶯般清脆。
被稱作王伯的中年武士沉聲拒絕:“二姑娘,此處距離武關至少還有六七日路程,接應的人手不知道什麼時候能到,咱們在長水縣內也沒有買到糧食,不能再扔了。”
少女蛾眉輕蹙,目光落在一眾面黃肌瘦的流民之上,絕美的俏臉上浮現一抹不忍,卻也沒再多說什麼。
這一路上,她們遇見太多流民了,沒法救,也救不了。
“驛站,是驛站!驛站到了!”
車隊之中爆發出欣喜的驚呼聲,看著道路盡頭的驛站,一行十數人臉上頓時浮現出劫後餘生之色。
女子收回目光,看向不遠處的驛站,也不由得如釋重負般吐出一口氣。
只是一行人還未高興多久,一顆心又沉了下來。
藉著夕陽的餘光,眾人能清晰的看見那驛站門庭大開,院內荒草叢生破敗不堪,儼然一副已經廢棄的樣子。
“王伯,這......”少女蹙眉,憂心忡忡。
“進驛站,據院牆而守!”中年武士面色一變,迅速做出決定。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