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觀風流

第415章 貞觀倒計時。

“娘娘~”

柴令武站起身來,剛叫了聲娘娘,耳朵便陡然落進了長孫手裡。

“嘶~”

柴令武瞬間被痛得倒吸了一口涼氣,急忙求饒道:“疼疼疼,娘娘饒命。”

“饒命?”

長孫冷笑一聲,沒好氣道:“本宮的話,你們都當耳旁風是吧?你自己說,你們上山的時候,本宮交代了幾次,讓你們看好陛下,不許他沾酒,你們呢,又是怎麼做的。”

“哎呀,錯了錯了,下次不敢了!”

柴令武疼得齜牙咧嘴,不斷認錯,沒辦法,長孫這幾年進了更年期,脾氣比李世民還要神秘莫測。

或者說,從貞觀十四年李世民大病一場之後,長孫就一改往日的賢惠,變得潑辣無比。

總之,遇上長孫,先認錯就對了。

至於李治那小屁孩,更是在李泰跪下的瞬間,就跟著跪了下去,絲毫不管什麼面子不面子。

面子再大,也沒有老孃大不是。

而李世民眼見三個小輩幾乎都不反抗就屈從於長孫的淫威之下,臉上頓時就有些掛不住了。

他輕咳一聲,沉聲道:“觀音婢,那酒是朕自己要喝的,你有什麼衝著朕來就是,何況他們都是二三十歲的人了,你不能再用對小孩子那一套對他們,多少也得給他們留些臉面才是。”

長孫聽見這話,果真放開了柴令武。

但卻是沒有第一時間李世民,而是扭頭對著柴令武呵斥道:“你也先去給本宮跪著,本宮待會兒再來收拾你們。”

柴令武神色悻悻,有些不忿,但終究還是沒敢忤逆長孫。

當然,主要也是不想,不願忤逆長孫。

畢竟這麼些年,長孫於他而言,也不單單只是一個長輩那麼簡單了,更算得上是他的第二個母親。

跪別人,他肯定不情願,但跪柴紹,李世民,長孫這三個人,他沒什麼好說的。

長孫眼見三兄弟跪成了一排,也終於將矛頭對準了李世民。

她嘴角噙著一抹冷笑,冷聲問道:“陛下的意思是,他們長大成人了,妾身這個當母親的,當舅母的,就管不了他們了是嗎?”

李世民臉皮抽抽,放緩語氣道:“朕的意思是,他們畢竟年紀不小了,尤其柴小子,再過幾年,都是當祖父的年紀,你這.......”

聽見李世民的語氣緩和,長孫仍是一臉不滿的表情。

不過,她還是順著李世民的話道:“也罷,既然陛下為你們分說,你們就先起來吧!”

一旁跪成一排的三兄弟聞言,不由得互相擠眉弄眼一陣,這才相互攙扶著起身。

李世民見狀,也忍不住長長鬆了口氣。

只是,這口氣還沒松完,便聽得長孫幽幽道:“他們的事情,就這麼算了,那咱們現在來說說,陛下您的事情,如何?”

“朕的事情?”

李世民愣了一下,臉上忽然浮現起一抹心虛。

隨即不等長孫開口,便主動認錯道:“觀音婢,朕錯了,朕今日就喝了這一杯,以後朕都不再喝了,行不行?”

長孫本來準備了很多話想訓斥李世民。

但陡然聽見李世民主動認錯,而且一臉心虛的樣子,像是個做錯事情的小孩子一樣,頓時又忍不住心軟了下來。

她嘆了口氣,有些無奈道:“太醫說了,您的身體,已經不適合再飲酒,否則極有可能隨時......隨時出現意外,妾身也不是要阻撓您,就是想讓您多活幾年,您說,您要是走了,讓妾身獨自一人活在這個世界上,您忍心嗎?”

長孫這話一出,本就心虛的李世民更是慚愧不已。

見狀,長孫還想說些什麼,但最終,千言萬語也只是化作了一聲長嘆。

“行了,天色不早了,下山吧!”

長孫的背影有些落寞,作為這個世界上最瞭解李世民的人之一,她也很清楚,李世民沒有多少時間了。

但她有一些私心,她就想讓李世民多活一段時間,最好能活得比他長一些。

不然,她覺得,她恐怕不能承受失去李世民的痛苦。

見長孫下山,四個男人面面相覷,最終,還是跟了上去。

一行人回到翠微宮內,李世民和長孫在宮人的伺候下,率先去休息。

至於李泰,柴令武,李治三人,則是孤零零的留在主殿裡,相顧無言。

良久,李治囁喏著嘴唇道:“二位兄長,你們說父皇他.......”

“不許亂說!”

沒等李治將後面的話問出來,李泰便先呵斥了李治一句。

他緊繃著臉,沒好氣道:“父皇乃是古往今來最偉大的人間帝王,自然是要長命百歲的。”

李治頓了頓,嘆了口氣。

柴令武倒是沒有多說什麼,只是朝兩人擺擺手,便準備去睡覺。

只不過,李泰說是這麼說,但他的動作也很實誠。

不過第二日,他便辭去了火器局的差事,舉家搬到了翠微宮,準備給李世民侍疾。

畢竟,如今他已是李世民諸多兒子之中,除了李承乾與李恪之外最年長者。

在李承乾忙於政事,李恪在地方上就藩的情況下,他必須要扛起為李世民養老送終的任務。

當然,這對柴令武來說,也是一件好事。

畢竟有了李泰,他就不用被李世民當牛馬使了,也有了更多的時間去陪柴紹。

畢竟,柴紹現在也老了,也需要他照看。

日子就這麼在平靜之中一天天過去。

或許是老天憐憫,也或許是大唐當真存在天命,在貞觀最後的這幾年時間,大唐幾乎沒有發生什麼大的天災人禍。

很快,貞觀二十二年到來.......

而隨著時間進入貞觀二十二年,也意味著貞觀朝徹底進入了生命倒計時。

因為這一年,大唐的諸多功臣,開始如下餃子似的相繼去世。

首先是柴令武的好友,中書令兼右庶子、銀青光祿大夫馬周,於當年正月初九病逝,終年只有四十八歲。

然後是光祿大夫、莘國公竇誕,於同年二月十三日去世。

緊接著,國子祭酒、散騎常侍,大唐書院創始人之一的孔穎達,也於二月二十日去世。

再然後,是散騎常侍、太子左庶子、宗正卿,安平縣公李百藥,於二月二十六日去世。

同年六月,宋國公蕭瑀,這位三次拜相,又被三次罷相,曾被李世民寫詩誇讚為“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的傳奇老臣,也開始了長眠。

最後,則是大唐的傳奇宰相,與李世民一手締造了這偌大的貞觀盛世的大唐第一賢相,尚書左僕射、開府儀同三司、梁國公、司空房玄齡,於貞觀二十二年七月二十四日去世,終年七十歲......

房玄齡的去世,成為了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本就年老體衰的李世民,在房玄齡的棺槨前大哭一場之後,便徹底一病不起。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