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是把子肉,這是甏肉乾飯!

第16章 逛街

魯人重織作,機抒鳴簾櫳。

顧餘不及仕,學劍來山東。

舉鞭訪前途,獲笑汶上翁。

下愚忽壯士,未足論窮通。

我以一箭書,能取聊城功。

終然不受賞,羞與時人同。

西歸去直道,落日昏陰虹。

此去爾勿言,甘心為轉蓬。

許嵐嫣對這幾首古詩非常感興趣。反覆誦讀,彷彿每讀一遍,就能夠有新的收穫。

蘇風倒覺得挺一般的,不然語文課早就學了。

再不濟,任城的社會實踐自讀課本也會寫上,不會這麼什麼都不寫的。

李白也是,笑話你一下子就被唸叨了一千年,那老翁也挺慘的。

寶相寺環境跟其他寺廟大差不差,唯有素面還是挺稀罕的。

縣城裡一些人平時不知道吃什麼了,就來寶相寺吃完素面。

蘇風自告奮勇,一人一碗素面。

素面上來,胡一菲瘋狂拍照,一會兒比個耶,一會兒比個剪刀手。

許嵐嫣倒是專心的研究起了素面。只見她先是聞了聞素面的味道,然後小口的吃起來。

嗯,蔬菜煮的略過了,沒有剛才的夾餅好吃呢。但勝在湯底清爽,比得上陽春麵了。

吃完素面,蘇風又帶著兩位女生來到了聖澤步行街上。

這條街是一條老街了,小吃眾多,很多具有特色的專案就在這條街上。

“來兩位,這是竹板豆腐。是任城市的特色名吃,除了這個地方,你壓根就吃不到了。”

蘇風點名要了兩份。老闆飛快的在一大塊嫩豆腐上面用竹刀切下來,兩塊,放到竹板上。加入寅寺辣醬,兩份竹板豆腐就算完成了。

胡一菲嚐了嚐,立刻吐了吐舌頭:“哎呀,怎麼這麼鹹。”

竹板豆腐之所以很鹹,是跟來源有關。明清時期,大運河從整個任城穿過,任城成為了大運河貨運樞紐。半個城的人都指望運河養活。很多人往來在碼頭運貨,來不及吃飯。就只能買塊豆腐,放在隨身攜帶的扁擔上,加點重油重鹽的佐料,直接吃了就可以幹活。慢慢的,竹板豆腐就是這麼來的。

竹板豆腐和南方川渝一帶的火鍋一樣,是河船工人的產物。

甏肉乾飯和把子肉也是這樣的。不過在明清時期,甏肉乾飯是有錢人才能吃得起。一些碼頭管理者或者富家公子哥,船上的菜吃膩了,就會在碼頭停靠,走下船來,在附近來吃。岸邊的人想要滿足這群人的胃口,就把自己最好的東西拿來加工。肥肉直接放到甕裡面燉爛,加上魚臺的大米,直接就地取材,吃個噴香。

人家常說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那是一點不假,想要探究美食根源,就要去詢問這其中的歷史、人文。而美食就是人文為土壤,歷史為水肥,塑造而成的農作物。地域內的人民就是在這其中不斷繁衍生息,終成文明。

甏肉乾飯、把子肉、和竹板豆腐,都是任城市人民歷史上和京杭大運河相依相存的歷史證明。

聽了蘇風的相關介紹,胡一菲和許嵐嫣睜大了眼睛,認真聽著,彷彿思維也穿越了時空,落在了元代某一年的運河旁,跟隨一塊塊的五花肉,放入甏中。

聽著蘇風一路絮絮叨叨,說著魯西南的美食歷史。三人不知不覺來到了中都一甏面前。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