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是把子肉,這是甏肉乾飯!

第88章 蓬萊小面,震撼全場!

蓬萊小面的滷子十分別致,主料選用的是膠東沿海所產出的紅鱗加吉魚。據說是民國年間,蓬萊縣城有一家飯館,其中的主廚叫衣福堂,此人擅長福山拉麵。有一天快打烊的時候,三名客商來到店裡,想吃完拉麵再趕路。無奈廚房裡的麵條所剩無幾,滷湯也已經用盡。

衣福堂把剩下的麵條分成三份,又把做菜剩下的清蒸加吉魚拆肉,加上豬肉丁、雞湯熬好,澆入麵條後端上餐桌。

三位客人吃的特別滿意,賞了銀錢。衣福堂透過這件事情發現了這個“倉促改良”的麵條做法是成功的,於是不斷完善,最終形成了蓬萊小面,開始流行於膠東一帶。

蓬萊小面品相濃稠,這個來自於肉滷。小面出鍋後,入涼水快速過一遍,清爽的盛入鍋中,而澆入的滷子,則使用地瓜粉澱粉勾了玻璃芡。晶瑩透明,濃稠有光澤,能夠緊緊的包括住每一根麵條,這也是蓬萊小面入味爽滑的關鍵。

歷史看著簡單,但做起來,也···挺簡單的。

首先是中筋麵粉兩斤,做成麵糰後直接糅勻拉伸盛麵條,進行“溜條”,溜條後記住把面坯拉伸、摺疊,直接六扣(反覆六次)最後出條。

雖然比較簡單,但這場考試的時間為半個小時,那綜合起來還是很緊湊的。

而且,雖然蓬萊小面比較簡單,但還是有幾個非常重要的幾點。

拉好的麵條要立刻下到開水鍋裡面,如果晚了那麼幾秒,麵條直接就卸了勁,斷裂開來。因此必須趁著旁邊水開的時候這邊也要拉好拉麵。這十分考驗廚師的一心三用功夫。

之所以說三用,除了鍋、面需要注意以外,肉滷的製作也是個細緻活,加吉魚不能過火,骨肉分離即可,不然的話,肉質直接變老發柴。滷子煮好後要急了澆到麵條上。

蘇風做完最後一步的同時,也引起了全場人包括王鼎光等幾位考官的注意。

能不全場關注嗎?別人還在苦思冥想的時候,這位爺直接去食材區開始挑選食材了,動作還非常的伶俐,剔魚的動作一看就是老手。

蘇風舉手,示意完成。

幾位評委走了過來,圍住了蘇風所做的蓬萊小面,開始挨個品嚐。

王鼎光入嘴一嘗,眼睛略微睜大了一下,隨即平靜下來,吃完了這一小口。

其他評委老師品嚐完以後,也是紛紛點頭稱讚。

蘇風的這一碗麵確實是超出了普通廚師的水平,麵條筋道,滷子正宗。

王鼎光沉默了一會兒,仔細看了看肉滷,突然問道:

“如果你是在實際操作過程當中,很多顧客時不時前來,你沒有辦法立刻把肉滷澆入到麵條當中,這時候該怎麼辦?是保證質量但讓顧客久等,還是說直接誰來誰再澆上?”

“直接來誰來誰澆上,但可以隔熱水保溫,這樣既能夠保證味道,還能夠保證效率。”蘇風說了出來。

王鼎光一愣,這小子完全說到了點子上。這種方法,如果不是一個老手,是不可能知道這種方法的。

“你在青島煙臺那邊幹活廚師嗎?”

“報告考官,沒有,但我聽別人講過。”

蘇風之前在買魚的時候,是常在北市場裡聽傑哥在那裡吹水的。傑哥天南海北全部都吹過,什麼都見過,這蓬萊的一些歷史就是聽他吹的。

至於做法,則是父親留下的筆記當中已經記載了下來。

王鼎光點了點頭,能在短時間內做出了蓬萊小面,蘇風絕對是有兩把刷子的。

絕對是一個合格的廚師,夠資格,也符合原則。

“蘇風,實操,滿分。”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