傑哥拉來了一車新鮮的魚獲,剩下了一些小魚小蝦,電話問蘇風要不要。
放了學,蘇風就去北市場拉去了。
雖說是剩下的,但也有三四百斤。
“這可都是最新鮮的,大的讓他們拿走了,還剩這些小的,可還活著。雖然種類有些雜,但我想,憑你的手藝,肯定能夠做出點門道。這些貨是尾貨,不算錢,給你了。”
“謝謝傑哥!”蘇風十分感激。但還是在店裡又買了一些魷魚乾,豬皮和各式調料。
在傑哥問要不要這些小魚小蝦的時候,蘇風就知道要做什麼美食了。
廣東名吃——艇仔粥。
據說,艇仔粥是疍人(世代居住在船上為生的人)創造出來的。他們會在小艇上售賣一些自制的小吃。艇仔粥便是以新鮮捕撈的魚蝦蟹等海產品,再加入瘦肉、油條、花生、浮皮(炸豬皮)等食材,在艇上現場熬煮成粥,賣給過往的船隻乘客和岸邊的行人。
由於味道鮮美、食材豐富,深受歡迎,故而得名艇仔粥。
廣州地處珠江三角洲,河網密佈,水產生物豐富多樣,為艇仔粥提供了新鮮的魚蝦等主要食材。和油條花生的搭配不僅豐富了口感,也形成了嶺南地區飲食文化將海味與陸味巧妙融合後獨特的風味組合。
十七聞到了腥味,直接搖著尾巴小步跑過來要吃的。
蘇風給了他一條小魚。
十七一口氣吃完了,還想再要。
“等著吧,處理完食材,我專門給你做一份。”
雖然是小魚小蝦,但也要去掉內臟和蝦線,減去蝦頭上尖銳的部分,防止扎到嘴巴。
在十八十九機器人的幫助下,很快就處理好了,剩下了二百斤不到。
除了小蝦和小魚外,還有為數不少的蛤蜊和皮皮蝦,小螃蟹,蘇風也一併給處理了。
食材全部處理好,將精選的大米細細淘洗乾淨,潔白的米粒在水中歡快地翻騰,瀝乾水後倒入鍋中,接著加入足量的清水,蓋上鍋蓋,點火。
火苗歡快地舔舐著鍋底,鍋裡的水很快便沸騰起來,蘇風輕輕攪拌幾下,隨後將火調小,讓粥慢慢燉煮,這是艇仔粥綿密口感的關鍵。
趁著煮粥的功夫,蘇風開始處理配料。新鮮的魚片被切成薄厚均勻的片狀,用鹽、料酒和薑絲醃製,以去除腥味,同時增添幾分鮮美。蝦仁洗淨挑去蝦線,瘦肉切成細絲,分別用調料碼味。魷魚乾泡發後切成絲,浮皮也泡發好切成小塊,炸花生去皮碾碎,油條切成小段,蔥花、蛋皮絲備好,一切都井井有條。
待鍋中米粥煮至微微濃稠時,蘇風先放入魷魚絲和瘦肉絲,繼續攪拌,讓肉絲和魷魚絲在粥中翻滾,吸收米粥的醇厚。
熬煮好的艇仔粥若是在廣東的話,可以直接開賣了。
但中都的夜一如既往的寒冷,蘇風熬煮好以後只放了部分食材,明早開門後,才能夠把剩下的調料和魚片蝦仁加入進去。
蘇風下了一把掛麵給自己和十七吃,用了些小魚小蝦充當湯底,倒是非常的鮮美異常。
十七也吃的狗腦直晃。
一夜無話。
第二天,蘇風帶著十七早早地來到了門店。
昨天開業後,今天人更多了。隊伍派到了整條街的一半了。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