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人卞和兩次獻玉被誤認為是石頭,遭受砍足之刑,最終寶玉被鑑定為稀世珍寶“和氏璧”,後來更成為趙國國寶。
這說明了什麼?”
陳驍繼續說道:
“管鮑之交呢?
管仲與鮑叔牙合夥經商時,管仲多分錢財,鮑叔牙理解他是因家庭貧困,而非貪婪。
後來管仲輔佐齊桓公稱霸,以早年的“小利”換來了鮑叔牙的信任與後來的國之重任。
這又說明了什麼?!”
李九與胡小桃二人並沒有說話,陳驍停頓了片刻,旋即就說道:
“這三個故事,最為重要且互相之間最有關聯性的核心是什麼?!
答案是以小換大!
無論是哪一個故事,這些主人公所做的一切事物,獲得的一切成功,全都是以小換大!”
他終於是將答案給說出來了,那就是——以小換大,用小的代價換取大的代價。
確實是這樣的,田忌賽馬之中劣等馬換掉上等馬以此獲得了勝利,這是以小換大。
楚人和氏璧之中,用砍足之刑換取了和氏璧,這也是以小換大。
管鮑之交之中,用早年的小利小惠換取了之後的國之重任,這毫無疑問亦是以小換大。
這些都是事件之所以能夠成功的關鍵,關鍵之中的關鍵,用小的代價換取更大的利益,這就是以小換大!
“原來是這個……這樣的話,確實是這樣啊。”李九連連點頭,心中暗自感慨起來。
胡小桃亦是感慨,只不過還有些疑惑:
“這和陳先生剛才做的事情有什麼關係?”
“這就是我這次所作所為的緣故,以小換大,現在,你們可以思考一下,這以小換大是如何做的?
為什麼我明明付出了比起一開始訂單更大的代價,卻是說作以小換大?用小的代價換取更大的利益?”陳驍喝了一個口水,旋即笑問道。
李九和胡小桃二人旋即就思索起來了。
兩萬對比一萬五?從表面上去看,確實是虧損的,而且是毫無疑問的大虧損……
可是,既然陳驍既然這樣說,那麼又應該如何解釋呢?
“有些時候,我們之所以看不到別人能夠看出的現象,是因為我們只看到了表象,而沒有看到其它所關聯的東西,或是其餘更深的東西。”陳驍見二人一時也想不出來什麼,所以就提醒起來。
“就像是現在我並沒有讓你們去聯想我所做的事情其它的東西,沒有和你們說看,但是你們要自己去看。”他繼續說道。
“從當時來看……毫無疑問是虧損的,毫無利益的。
但是,既然這樣,如果是從更深的層面去分析呢?不是當下,而是未來?”李九若有所思,好似是忽的抓住了某一個十分重要的點:
“從未來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