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營本已疲憊不堪,但此刻神機營,五軍營的加入卻給他們注入了新的動力。
“兄弟們,給我殺!保護主帥!”
“當初主帥保下我們,如今我們該用性命報恩主帥的恩情。”
“殺!殺!殺!”
一條條漢子,咬著牙,悍不懼死的衝向高句麗軍。
江寒心中沉重,雖然他率領的這一批人就是要當誘餌犧牲掉的,可是當看到將士們拼命保護自己時,心情卻無比沉重。
他們不知道自己會死嗎?他們當然知道。
但他們知道,為了戰爭的勝利,總得有一批人去犧牲,而他們甘願做犧牲的那批人。
倘若沒有戰爭,那該多好啊?
……
“不好了,稟主帥,三千營就跟不要命了一樣跟我們拼命,而且虞軍源源不斷的趕到,我們拿不下江寒了!”一名將領來到淵蓋蘇文面前,臉色慘白的咬牙道:“請主帥下令,咱們撤退吧!”
“不拿下江寒,不拼死一戰,輸了這一仗,我們就永遠沒有贏的可能,你知道嗎?”淵蓋蘇文目眥欲裂,低吼道。
在這場伏擊上,已經投入了高句麗的主力,如果敗了,高句麗軍元氣大傷不說,而且士氣也將下滑到谷底。
恐怕高句麗軍一聽到虞軍就會害怕。
他看著源源不斷的虞軍包圍過來,咬牙道:“不許退,給我殺!給我衝殺!”
戰場在此刻已經化成了一臺絞肉機,不斷有人倒在血泊中。
炮聲,槍聲,喊殺聲,哀嚎聲匯聚在一塊。
“主帥!我們的傷亡越來越多,退吧,再不退就晚了。”一名副將嘶吼道。
淵蓋蘇文看著潰敗的高句麗軍,心中無比不甘,卻只能長嘆一聲,道:“退,退,退回漢城!”
【這一戰借鑑了明、日碧蹄館之戰,這是萬曆朝鮮之役中日軍對明軍的一場伏擊戰。明軍投入兵力五千餘人(《經略復國要編》記載),日軍投入兵力四萬人(朝鮮渡海日記)。當時明將李如松在碧蹄館被圍,敵眾我寡,最後殺出包圍,結束碧蹄館之戰。
《明史》記載:“官軍喪失甚多。會天久雨,騎入稻畦中不得逞。”也就是當時騎兵都陷入泥濘都跑不動了。
《明史》:“一金甲倭搏如松急,指揮李有聲殊死救,被殺。如柏、寧等奮前夾擊,如梅射金甲倭墜馬,楊元兵亦至,斫重圍入,倭乃退。”日兵已經殺到主帥身前,情況相當危急。
但就算敵眾我寡,環境也不適合騎兵衝鋒,李如松仍是殺出了重圍,全身而退。明軍傷亡五六百人(朝鮮官方史料《宣祖昭敬大王實錄》記載)
而據日軍史料記載,此戰過後,日軍就患上了恐明症,“大家無不以為命在旦夕”(《吉野甚五左衛門覺書》),日軍小西行長都覺得“明朝兵銳不可當,不早講解,恐王京亦未可恃。”
所以,史書記載的都如此魔幻,我寫小說的,怎麼就不能寫得誇張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