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民國種田的日子

第32章 數量+1

“雙方參與人員選擇完畢,對決開始,一決定輸贏”

陣營對抗:黑棋方林硯1人,白棋方小妖1只。

“因白棋方小妖主動認輸,棋主完勝一局,氣運相生”

氣運合併數量+1。

林硯注意到棋盤提示是陣營對抗不是對決,是因為人與動物之間是天然的兩個陣營嗎?還有主動認輸也是棋局結局的一種形式嗎?

餵了小妖幾口零食安慰下它。

轉過身,林硯的手直接按在皂角樹幹上,向棋盤發出陣營對抗的指令。

棋盤生成提醒:“陣營對抗已生成,請選擇雙方參與人員。”

林硯選擇了自己和皂角樹。

“雙方參與人員選擇完畢,對決開始,一決定輸贏”

陣營對抗:黑棋方林硯1人,白棋方皂角樹1棵。

“因白棋方放棄抵抗,棋主完勝一局,氣運相生”

氣運合併數量+0.00001。

“夷,這個氣運不對,才萬分之一?有點奇怪,再試一棵”

林硯選了院裡的棗樹。

“因白棋方放棄抵抗,棋主完勝一局,氣運相生”

氣運合併數量+0.00001。

看來樹的氣運只有0.0001單位,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估計農作物、草類更小了。

皂角樹和棗樹併入棋盤後,林硯觀測到它們的磁場在發生輕微的變化,一些負面影響被剝離,有些原本紊亂的磁場向恢復正常轉變,至於對現實的影響,短時間內看不到,還有待觀察。

這時林硯想起人的磁場,要怎麼來分析呢?

前世對傳統文化比較感興趣,休息時與棋友聚會,有一老友修行道家多年,常與他交流。

林硯記得他曾經介紹說:“道家將人體視為“小宇宙磁場系統”,透過炁的調控實現與天地大磁場的諧振。”

諧振又稱“共振”,林硯理解為:道家透過運轉炁來調整自身的磁場與天地大磁場的共振,實現雙方融合,這是第一重境界圓滿。

達到圓滿後,道家開始觀察天地磁場的各種變化及應用,再推理、開發出各種道法,整個過程稱為“法天、法地、法自然”。

而林硯在棋盤的幫助下,已經實現了自身小宇宙磁場與天地大磁場融合,且非常穩定,不用諧振這個過程。

比如:林硯可以透過觀察意識中的棋盤磁場波動發生的過程和產生的結果,來反推原理和成因。

在研究人體磁場方面,有一個比較有名的試驗:1939年,蘇聯工程師謝苗·基爾良(SemyonKirlian)與妻子瓦蓮京娜(Valentina)在修理醫療裝置時,意外觀察到電極與人體接觸時產生的發光現象,隨後開發了相關攝影技術。

以其發明者姓氏命名,稱為“Kirlian攝影”。

該試驗從發現到現在一直存在爭議,一方說是偽科學,科學證明不了;另一方科學界卻普遍認為其現象完全符合經典電磁學,只是無需引入超自然解釋。

隨著時間的流逝,有人發現,其與中醫理論高度吻合,比如:在練八段錦的整個過程用Kirlian攝影來觀察人體磁場變化與口訣是一致的。

舉個例:“雙手託天理三焦”可提升百會穴與湧泉穴間垂直磁場強度,促進腦脊液迴圈。

五禽戲也是如此,模仿動物姿態時,他能調整肢體導電路徑。

如“虎撲”會強化督脈磁場(脊髓生物電傳導),經常鍛鍊的人磁場會越來越強大,反映在現實中就是身體變好了。

說了這麼多,其實是想引出人體磁場的理論,然後,開始研究人體奧妙。

林硯現在碰到的問題是中醫理論和實踐太少了,有些發生的現象他摸不著頭腦,不知從哪個方向去研究。

“不行,不能老是自己摸索,去村醫林郎中那邊看看情況。”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