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陳天此時正躺在公司休息室的大床上,目光穿透天花板,彷彿已經看到明天東京之行的滿載而歸。
他鎖定的目標,正是JSS公司99年開發的《StoneAge》——這個目前在日本名不見經傳的網路遊戲。
未來卻將以《石器時代》之名,在中國網遊史上留下最為濃墨重彩的一筆。
記憶中的畫面紛至沓來。
這是一款被外掛徹底摧毀的遊戲,也是無數國內玩家的網遊“初戀”,是他們青春最鮮活的見證。
這款遊戲在市場釋出後呈現出詭異的雙重性:在日本,外掛使用者會遭到集體唾棄;而在海峽兩岸,不開掛的玩家反而會被排擠出遊戲社群。
更令人驚歎的是,即便在外掛肆虐和《傳奇》衝擊的雙重壓力下,《石器時代》依然保持了驚人的生命力。
四年間,它始終是華義國際最重要的利潤支柱,為他們源源不斷的賺取現金。
陳天清楚地記得那段歷史:華義最初用五萬美金代理的《石器時代》是日本內測版。
這個充滿漏洞的版本為以後埋下了無窮的禍根,但華義此時並沒有修改遊戲程式碼的權力。
當日本泡沫經濟崩潰波及JSS時,華義才斥資1億日元買斷《石器時代》大中華區版權,獲得了修改程式碼和發行周邊產品的許可權。
獲得原始碼的那一刻,華義技術團隊才驚覺為時已晚,外掛生態已如野草般在《石器時代》裡紮根蔓延。
華義也曾進行過一次嚴密的打擊外掛行動,但結果慘不忍睹,玩家大量銳減,最後甚至只剩原本1/3的線上人數。
可見“掛”已經內化為遊戲裡一種不得不認同的文化,如果不希望《石器時代》就此關門,只有尋求應變。
華義運營總監在覆盤會上苦笑:“我們不是在打擊外掛,而是在挑戰玩家的遊戲習慣。”
面對強大的市場壓力和抵制,華義製作小組也只有咬著牙“順應民意”。
最終,華義研發組居然推出“內掛”系統,這是一款官方認證併發布的外掛,既是對玩家的妥協,也是一種深深的無奈。
BBS遊戲論壇上某個匿名的開發者曾留言:“當99%的玩家都開著外掛時,剩下的1%不是清流,只是還沒找到下載連結的菜鳥。”
更諷刺的是,當官方“內掛”上線後,遊戲內玩家活躍度反而回升了40%。
什麼樣的遊戲造就什麼樣的玩家,而玩家又會反過來賦予這款遊戲特有的“文化”。
當玩家們發現連官方都親自下場支援併發行“內掛”。
從那天起,《石器時代》的外掛也終於徹底爆發,再也無法有效遏制。
短短一週:自動戰鬥、瞬移、複製道具......各種外掛功能之齊全,使用之普遍,最終形成了《石器時代》內獨特的“第二遊戲規則”。
“這次......必須從源頭杜絕。”陳天翻身坐起,月光透過百葉窗在他臉上投下明暗交錯的光影。
這款在日本反響平平的網遊,在陳天眼中卻是尚未雕琢的璞玉,強大的吸金能力將為橙天科技成功築牢根基。
只要堵住那些漏洞,保留其獨特的寵物進化系統和部落社交體系。
完全能打造出一個健康的《石器時代》遊戲生態,大幅延長該遊戲的生命力和影響力。
“遊戲文化可以培育,但不能被綁架。”陳天輕聲自語,將談判要點又默唸了一遍。
這次價值上億日元的買斷,不僅關乎一款遊戲的命運,更是對遊戲行業畸形生態的一次洗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