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幹就幹,陳天開始緊鑼密鼓的籌備手機作業系統準備工作。
作業系統的功能框架基本被陳天一人定了下來,剩下的就是程式猿透過程式碼來實現這些功能。
這方面國內的工程師完全能夠勝任,沒必要說非要找蘋果的技術團隊,或前世開發安卓的安迪.魯賓來才能搞出智慧系統。
作業系統聽起來多麼高大上,但說到底也只是屬於網際網路軟體範疇。
而網際網路行業眾所周知是創意為王的行業,難的不是程式碼程式設計,而是好的點子和想法。
頂尖程式猿和普通碼農技術方面確實有差距,但這種差距最多是一方碼出的程式碼更簡潔高效,架構更穩定。
沒大到說頂尖程式設計師可以透過程式碼實現某個功能,另外個程式設計師完全做不到的情況。
真出現這種情況就不是技術差距,而是這個程式設計師已經跟不上時代,需要再去學校培訓學習最新的程式設計技術了。
而且真要說頂級程式猿,雷君本人就是,他當初就是靠著一手破解“漢卡”而入職金山。
當初想要正常使用WPS,要依靠一個“漢卡”外接擴充套件卡。
但“漢卡”又過於昂貴,不是剛畢業普通家庭出身的雷君買得起的,於是他決定破解這款軟體,並移植到普通電腦上。
最後雷君解密成功,還做了增強與完善,這也讓無“漢卡”版本的WPS成為彼時國內最流行的辦公版本。
而雷軍的“工作”引起了WPS創始人求伯君的關注,這也有了後面邀請雷軍加入金山,最終甚至將金山都交給了這個二十多的年輕人的故事。
這也證明了雷君的程式設計能力,後來加入的金山也算國內數得著有些“科技”含量的網際網路公司。
雷君經過在金山這麼多年的打磨,此時的程式設計技術,相比剛畢業那會絕對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最終陳天大手一揮,直接讓雷君擔任命名為“IOS”作業系統專案的總負責人兼總工程師,技術管理一把抓。
能者多勞嘛,誰讓雷君既會管理又懂技術。
況且經過與陳天溝通,他也算是這個世界上第二瞭解智慧系統是怎麼一回事兒的人了,在沒有比他更合適的負責人人選了。
對於陳天交代的重任,雷君坦然而又鄭重的接了下來。
智慧手機的未來前景,透過陳天的描述和雷君自己的調研,重要程度很可能超過陳天當下的所有產業。
這一剎那,明明什麼都還沒開始,雷君卻感覺到了肩上那沉甸甸的擔子。
雷君有種感覺,這可能是他此生最重要的一次創業,沒有之一。
雷君領印離去前,陳天最後囑咐道:“對於IOS的開發,最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一定要把腦海中關於塞班、微軟WM這些所謂的移動作業系統統統忘掉。”
“他們搞出的作業系統,沒有任何值得我們參考借鑑的地方,我們的IOS才是未來行業標杆,才是需要他們參考借鑑的全球首款智慧作業系統。”
陳天這席反常到甚至有些“囉嗦”的話,被雷君牢牢記在了心裡。
這是雷君加入Orange後參與的首個重大專案,也是他第一次見陳天這麼小心重視某個專案。
這些細節無不證明,這個將由自己掌舵的專案在陳天心目中的分量。
雷君哪敢怠慢分毫,鄭重的說道:“我一定時刻牢記陳總的囑咐。”
說完,他話鋒一轉:“但萬一遇到搞不懂的問題,陳總可不要嫌我叨擾,畢竟您才是這個專案的總設計師。”
“我手機二十四小時為你開機,關於IOS的任何問題隨叫隨到,要人給人,要錢給錢!”陳天笑著表態。
“滿意了吧?”
“滿意,滿意!”雷君笑得合不攏嘴,並拍著胸脯保證:“有您這句話,任何難關我都有信心攻克。”
他可是品出了陳天話中的潛臺詞,為了這個系統順利完美誕生,陳天旗下的所有資源都對雷君予取予求。
陳天當前在全球範圍內擁有的能量和可以調集的資源,已經龐大到難以想象,
有了陳天給予的尚方寶劍,雷君充滿信心,別說搞個小小的手機作業系統,就是造火箭他都敢去嘗試。
雷君興沖沖的走了。
陳天抬臂看了眼腕錶,已經晚上七點,不知不覺兩人居然聊了一整個下午。
從iPod的海外鋪貨渠道一直聊到3G通訊標準,最終定下開始早早著手開發IOS。
現在是2000年12月份,相比前世2007年蘋果才釋出首款智慧機iPhone,這個時間節點是有些早。
畢竟這會兒3G基站都還沒有搭設,甚至國內2G通訊都還沒徹底普及。
但陳天還是決定早做準備,從無到有開發全球首款真正的“智慧”系統至少需要一年甚至更久的時間。
至於手機硬體,至少要等作業系統出了開發者版本後才能定。
這一點就是智慧手機和當前“手機”最大的區別。
諾基亞搞出的塞班就是對硬體方面沒有任何適配,用垃圾CPU和高階CPU都不會有任何使用上的區別。
往好了說這是塞班系統不吃硬體配置,但這也從側面反映了塞班生態的薄弱。
當然這也不是塞班一家的問題,而是當前整個手機市場軟體生態的欠缺。
這當然有時代的原因,2G時代的網速,載入個圖片都有幾分鐘,確實也帶動不了什麼“大型”軟體。
但也不至於像現在這樣,手機生態完全呈現出一片荒蕪的狀態。
網速受限只是一部分原因,最重要原因是手機廠商高層們的思想受限。
同樣受限於早期網速的電腦,為何硬體換代速度一年一個大臺階呢?
電腦端的生態為何這麼豐富呢?
道理很簡單,網際網路從誕生之初就意味著無限可能,電腦軟硬體服務商的思維自然也不像手機廠商那樣僵化遲鈍。
早期的電腦遊戲都是單機,這就是電腦軟體提供商們,面對蝸牛般的網速,從最早的遊戲機身上發現的對策。
網速不行,我不聯網就可以了,只要使用者的電腦硬體到位,一樣能暢玩各種遊戲“大作”。
而手機能這樣搞嗎?
答案是當然可以!
但壞就壞在諾基亞這些手機巨頭身上,他們固有的觀念認為手機最重要的功能是打電話。
把通話功能搞好,最多手機質量耐摔點、能砸核桃也就行了。
至於他們腦海中的智慧手機:瀏覽網頁新聞、收發郵件也就差不多夠“智慧”了。
至於玩大型遊戲、聽歌、拍照這些娛樂功能?
在他們的潛意識裡,這些吃配置的娛樂活動還是需要電腦、MP3、相機這些專業裝置來完成。
他們從沒有想過在手機上實現這些功能。
手機體積有限,這些思維已經固化的手機廠商們,無法想象該如何在這有限的空間,實現那無限的可能。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