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著大戰前的間隙,錢伯鈞決定在山陰縣,進行一營的第一次整編。
經過兩天的動員和整編,358團一營真正做到了兵強馬壯。
首先是7個步兵連,每個步兵連一正二副三個連長。
下屬三個排,每個排又各屬三個班,再加上一個警衛班,一共十個班。
其中每個步兵班12人,前5個連換裝日式裝備,標準配備1挺十一式輕機槍、1支湯姆遜衝鋒槍和8支三八步槍。
後2個連仍然暫時使用晉造裝備,標準配備2挺捷克輕機槍、2支湯姆遜衝鋒槍和7支晉六五式步槍。
如此,每個步兵連有軍官10人,士兵120人,官兵合計910人;
其次是1個營屬機槍連,60挺輕機槍,軍官9人,士兵252人,官兵合計261人;
再加上一個營屬重機槍連,20挺重機槍,軍官4人、士兵240人,官兵合計244人;
還有一個加強防空連,10挺重機槍,軍官12人,士兵150人,官兵合計162人;
最後是超級加強炮連。
下屬8個炮兵排,前四排各有兩門九二式步兵炮,五排六排各有一門九四式步兵炮,七排八排各有20支擲彈筒。
整個炮連還配備了36支日式衝鋒槍,軍官20人,士兵270人,合計290人;
至此,營部直屬警衛排48人,參謀軍官15人,再加上後勤和汽車連等輜重部隊,全營在編人數突破2100人!
因為彈藥充足,經過五六天的飽和實彈射擊,全營士兵的射擊技術總算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當然主要也是因為之前太差!
期間還抽空開展了全營大比武,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
......
營地內,陽光如熾熱的火焰般傾瀉而下,熱浪滾滾,彷彿要將大地烤焦。
塵土在烈日的炙烤下飛揚,形成一片黃色煙霧.
士兵們列隊肅立,目光炯炯有神。
比武專案繁多而全面,從精準的射擊、力量的投擲,到激烈的搏擊、敏捷的攀爬。
隨著指揮官一聲洪亮的令下,士兵們紛紛湧入各自的競技區域。
射擊場上,子彈呼嘯而過,帶起一陣陣刺耳的風聲。
士兵們沉穩地端起槍械,屏息凝神,瞄準靶心的瞬間,眼神堅定。
投擲區,手榴彈在空中劃出一道道優美的拋物線,劃破長空,精準落向目標。
搏擊場上,一對對士兵捉對廝殺,拳拳到肉,腳腳生風。
攀爬架上,士兵們如同猿猴一般敏捷,手腳並用,攀爬跳躍,身手矯健。
整個營區內,歡呼聲、助威聲此起彼伏.
將士們的情緒高漲,每個人都在為自己的隊友加油鼓勁,聲浪一浪高過一浪。
這一幕幕,都給錢伯鈞回到前世軍營的既視感。
果然,無論時空如何變幻,實力和榮譽都是部隊凝聚戰鬥力的原動力!
無論是作戰能力、指揮能力還是官兵士氣,現在的一營打一個多月前的一營,估計一個能打四五個!
透過這次大比武,湧現出了不少戰鬥標兵和偏門奇才。
三晉大地這片沃土,藏龍臥虎,許多人就是差一個機會,而錢伯鈞給他們提供了一個公平的上升渠道,讓他們盡情綻放自己的才情!
只能說,和平時期有和平時期的人才,而戰爭時期有戰爭時期的英豪。
反正錢伯鈞已經打定主意,掏系統的腰包,自給自足,也就不再顧及少數人的想法了。
大戰來臨,亂世草頭王,山西王都快要把自己的山西打丟了,誰還會盯著自己一個小小的營長。
錢伯鈞按照自己的意願,對一營進行了初步的改造。
全營的班排長換了一半,連長換了2個,一個營部參謀被錢伯鈞趕去餵馬了。
鑑於這個時代的晉綏軍軍官的戰術指揮太過死板,不知變通,打打同行還行,遇到小鬼子估計要倒大黴。
錢伯鈞乾脆自己開了個小範圍的軍官培訓班,給全營100多名軍官搞輪訓。
一將無能,累死全軍。
錢伯鈞雖然也只是當過幾年兵,就算沒吃過豬肉,起碼見過太多的豬跑。
有現代戰術思想的加持,比起手底下這幫勉強認幾個大字,只知道埋頭衝鋒的軍官,還是強出不少的。
那些射擊天賦實在有限計程車兵,也被分流到了後勤,省的誤傷友軍。
當然,三三戰術演練和長跑,被錢伯鈞當成了1營的傳家技能,這段時間也是一點沒落下!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