痴傻十八年後我成為了走陰人

第107章 《化龍經》

卻塵優雅地舒展了一下身姿,九條毛茸茸的尾巴輕輕甩動,每一根毛髮都閃爍著神秘的光澤,顯得極為神異。

“小道士,是你喚醒我的?”卻塵的聲音清脆悅耳。

我微微點頭,心中滿是好奇,開口問道:“你既然是傳說中的異獸,為何會被困在這裡呢?”

卻塵歪著可愛的小腦袋,爪子在頭上輕輕刨了刨,像是在努力回憶著久遠的往事。

它先是仔細地嗅了嗅我身上的味道,然後用腦袋親暱地蹭了蹭我。

這才緩緩開口道:“我是被一個老道士封印在這裡的,負責看守一樣東西。”

我聽聞此言,不禁一驚,下意識地脫口而出:“什麼樣的老道士,竟有如此神通,能把你這樣強大的異獸封印在此處?”

卻塵朝著剛剛放置在石臺之上的九龍石,貪婪地吸了幾口靈氣,那靈氣如同絲線般被它吸入體內。

隨後,它脆生生地說道:“我記得那個老道士叫劉伯溫。”

聽到“劉伯溫”三個字,我如遭雷擊,整個人都愣住了。

劉伯溫,那可是傳說中大名鼎鼎的人物。

相傳他有通天之能,曾斬殺天下龍脈,是明朝初年輔佐朱元璋成就帝業、開創明朝的關鍵人物。

並且他為保持國家的安定立下汗馬功勞,後人常將他與諸葛武侯相提並論。

就連明太祖朱元璋都讚譽他為“吾之子房也”。

在中國民間,更是廣泛流傳著“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前朝軍師諸葛亮,後朝軍師劉伯溫”的說法,足見其在人們心中的地位之高。

我深吸了幾口氣,努力平復心中如翻江倒海般的震撼。

然後,我看向卻塵,認真地問道:“那劉伯溫讓你在此地守護的究竟是什麼東西?”

卻塵一邊繼續吸食著靈氣,一邊說道:“我記得那劉老頭說,好像叫什麼《化龍經》。”

“《化龍經》”這三個字,再次如同晴天霹靂般重重地砸向我的心頭。

根據《太平經》以及諸多古籍記載,《化龍經》的源頭可追溯至久遠的黃帝乘龍昇天傳說。

據《山海圖志・大荒北經》殘篇記載,當年黃帝與蚩尤在涿鹿展開激戰,九黎部的巫咸施展“龍氣封魂術”,妄圖奪取黃帝的魂魄,然而黃帝憑藉“河圖洛書”成功破解此術。

戰後,黃帝登上具茨山,在龍首崖下發現一座巨大的青銅棺槨,棺身刻滿了諸如“潛龍勿用”“亢龍有悔”等古老的篆文。

當黃帝開啟棺槨時,卻發現棺內空無一人,唯有一卷素帛,上面寫著“化龍之道”。

《史記・封禪書》也曾記載,秦始皇東巡至具茨山時,聽聞了關於這卷素帛的傳說,遂命方士盧生入山尋找此帛經。

盧生歸來時,形容枯槁,彷彿經歷了一場生死浩劫。

他稱自己“見棺中龍影盤桓,觸之則山崩”,最終僅僅拓得殘章半卷。

秦始皇見未能得到完整的《化龍經》,憤怒之下焚燒了盧生的手稿。

然而,就在當晚,秦始皇夢到龍棺自動開啟,一位白衣老者(相傳為黃帝)笑著對他說:“後輩子孫若強求化龍,須以江山為祭,龍氣為引......”

而且,在歷史的長河中,這《化龍經》的影子隨處可見。

周穆王西巡時引發的種種遺禍,漢武帝時期的巫蠱之亂埋下的禍根,唐玄宗時期爆發的安史之亂,明太祖朱元璋奪取天下、奠定江山的過程等等,背後似乎都隱隱有著這部奇書的影響。

想到這些,我心中不禁一陣駭然,連忙問卻塵:“卻塵,這《化龍經》真的在此處嗎?”

卻塵用力地點點頭,肯定地說道:“是的,我當初親眼看著劉伯溫那老頭親自將它放進去的,之後還施展法術將我困在此處守護。”

這一趟真的是不虛此行啊,竟然意外得知了《化龍經》的訊息。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