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兄、鄭兄,別來無恙!”
三人相視一笑,眼中皆有久別重逢的喜悅。鄭欽環顧四周,不禁感嘆。
“這搗杵山真是大變樣了!記得上次來時,還只有幾門土炮,如今竟成了銅牆鐵壁!”
“這都是楊大人的謀劃。”
林明國笑道。
“自去年那場海戰後,大人就命我在此修築炮臺,為的就是今日。”
眾人說笑間,楊帆已命人備好紙墨。
他提筆蘸墨,在宣紙上揮毫而就。
“大明國閩海水師提督楊帆,告歷港大村純忠...”
筆走龍蛇間,一份措辭嚴厲的最後通牒已然成形。
楊帆擱筆,將文書遞給林明國。
“即刻派人送去,要大村純忠親自接收。”
俞大猷湊近一看,眉頭微挑。
“楊兄,這...是不是太強硬了些?”
“強硬?”
楊帆冷笑一聲。
“俞兄可知道,上月他們在泉州沿海又屠了一個村子?三百多口人,連嬰孩都沒放過!”
鄭欽聞言,拳頭捏得咯咯作響。
“這群畜生!”
“所以這不是戰爭,是緝拿罪犯。”
楊帆目光如冰。
“我給他們兩個時辰。若不自首,就別怪我不客氣了。”
林明國當即派出一艘快船,載著通牒駛向歷港。
眾人站在炮臺上,目送小船漸行漸遠,最終消失在島嶼的陰影中。
等待的時間裡,俞大猷忍不住問道。
“楊兄,你提到的'定倭寇名分',究竟是何意?”
楊帆望向海天交界處,緩緩道。
“倭寇之所以猖獗,就是因為我們一直將他們視為外敵。但事實上,他們中不少都是沿海的敗類,勾結外寇殘害同胞。我要做的,就是將他們明確定義為罪犯,而非敵軍。”
“這有何區別?”
林明國不解。
“區別大了。”
楊帆轉身,目光灼灼。
“若是戰爭,就要講究戰場規矩;若是緝拿罪犯,那就可以用些...特殊手段。”
他說著,嘴角勾起冷峻的弧度。
俞大猷和林明國對視一眼,都從對方眼中看到了疑惑與期待。
兩個時辰過去,歷港方向依舊靜悄悄,毫無回應。
“看來他們是敬酒不吃吃罰酒了。”
楊帆冷哼一聲。
“俞兄,按計劃行動吧。”
俞大猷抱拳領命,立即下山前往菜花山調集船隊。
楊帆則與鄭欽、林明國留在炮臺,透過千里鏡觀察敵情。
“大人,倭寇水寨有一百多艘船,雖然都被我們封鎖著,但...”
林明國有些擔憂。
楊帆放下千里鏡,淡淡道。
“放心,他們不敢動。我早已下令,但凡有一艘敵船離港,三十門火炮立刻將其轟成碎片!”
正說著,遠處海面上已出現了俞大猷的船隊。
二十艘戰船排成楔形陣列,船首的“鐵菩薩”火炮在陽光下泛著寒光。
“好一個鐵甲艦隊!”
鄭欽忍不住讚歎。
楊帆微微頷首。
“每艘船十二門火炮,五十名火槍手。
這樣的配置,放眼四海也無敵手。”
船隊緩緩駛入歷港水道,倭寇的哨塔上頓時亂作一團。
有人敲響了警鐘,有人揮舞旗幟,但就是沒人敢拿起武器反抗。
“看到了嗎?”
楊帆指著那些驚慌失措的倭寇。
“這就是我要的效果。
他們不是不怕死,而是知道反抗必死無疑!”
俞大猷的旗艦靠岸後,一隊隊明軍士兵迅速登島。
倭寇們聚集在碼頭上,眼中滿是憤怒與恐懼,卻無一人敢上前阻攔。
“林將軍。”
楊帆轉身道。
“該你上場了。”
林明國抱拳領命,乘小船前往歷港。
登島後,他在倭寇群中隨意指點,士兵們立刻將那些人拖出來押上船。
“八嘎!”
一個滿臉橫肉的倭寇怒吼著掙扎。
“憑什麼抓我?”
林明國冷笑一聲。
“就憑你左臉上的刀疤!去年在福州城外搶劫商隊的,有你一份吧?”
那倭寇頓時語塞,臉色慘白地被拖走了。
碼頭上騷動起來,倭寇們既憤怒又恐懼,卻只能眼睜睜看著同伴被帶走。
這正是楊帆設計的“抽殺律”——隨機抓捕部分人,讓每個人都活在可能被選中的恐懼中。
楊帆站在書院中央,四周是釘死的書舍,黑暗中隱約傳來囚犯不安的動靜。
他眯起眼睛,感受著空氣中瀰漫的恐懼氣息。
“楊大人,這一百倭寇就關在這裡?”
俞大猷皺著眉頭,環視四周被木板封死的門窗。
“黑漆漆的,連個透氣的地方都沒有。”
楊帆嘴角勾起冷笑。
“俞將軍放心,這才剛剛開始。”
鄭欽摸了摸鼻子,嗅到空氣中飄散的汗臭和恐懼。
“楊兄,你這招在大同府用過?”
“不錯。”
楊帆負手而立。
“白蓮教那些硬骨頭,最後都在這黑暗裡軟成了泥。”
周希哲知府擦了擦額頭的汗,賠笑道。
“楊大人手段高明,下官佩服。只是...這些倭寇兇悍異常,萬一...”
“沒有萬一。”
楊帆打斷他,聲音冷得像冰。
“黑暗會消磨人的意志,孤獨會摧毀人的理智。三天後,他們會求著交代。”
俞大猷和鄭欽對視一眼,都從對方眼中看到了好奇和不安。
楊帆不再多言,轉身走向書院大門。
“走吧,明日再來。”
次日傍晚,三人在山房落座。桌上擺著幾樣簡單菜餚,一壺溫酒。
鄭欽忍不住先開口。
“楊兄,現在可以告訴我們你的計劃了吧?”
楊帆慢條斯理地夾了一筷子魚肉,細嚼慢嚥後才開口。
“第一招,你們已經看到了——黑暗。”
俞大猷放下酒杯。
“單靠黑暗就能讓這些亡命之徒開口?”
“當然不夠。”
“所以還有第二招——利益。”
鄭欽皺眉。
“利益?”
“從明日起,每個看守都會告訴囚犯兩件事。”
楊帆壓低聲音。
“第一,如果別人交代而他不交代,他將被判處極刑,甚至凌遲處死。”
俞大猷倒吸一口涼氣。
“第二。”
楊帆繼續道。
“如果他主動交代自己和他人罪行,刑罰可減半;若能檢舉足夠多的人,甚至可以被釋放回家。”
鄭欽猛地站起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