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大明幅員之遼闊,只是區區幾個藩王而已,怎麼會養不起?”朱元璋卻不認同道。
朱辰冷笑道:“呵呵!區區幾個?這些藩王變成閒散的宗室後,又不能幹其他事,唯一的消遣就只剩下生孩子了,洪武初期,皇室宗親不過區區五十八人,可歷經十代八代的,你覺得這些子孫後裔會有多少人?”
“多少?”朱元璋忍不住嚥了咽口水,他已經預感到不妙了。
“據《明神宗實錄》記載,萬曆二十三年,皇室宗親在籍人數已達十五萬七千餘人,這還沒到兩百年時間,就有十五萬多宗親,這麼多人,你現在還覺得朝堂養得起嗎?”
聽到這話,朱元璋頓時瞪大了眼珠子。
十五萬人是個什麼概念?
朱元璋是領兵打過仗的,他當然知道要餵飽這麼多張嘴,要耗費多少錢糧。
就算一人一天吃一斤糧食,十五萬人一年也要吃五千五百萬斤。
想當初,他和陳友諒於鄱陽湖決戰時,手下都沒有這麼多兵呢!
而且那些皇室宗親,他們所花費的可不止這一斤糧食。
按他朱元璋定下的規矩,親王每年一萬石,郡王每年二千石,鎮國將軍每年一千石,輔國將軍、奉國將軍、鎮國中尉則逐級遞減二百石,輔國中尉、奉國中尉逐級遞減一百石。
十五萬宗親,這是要花費多少糧食,而這些供養,全都要朝廷來承擔。
這個數目,朱元璋算不出來,也不敢算。
四月的金陵城並不炎熱,可朱元璋已是滿頭大汗。
“老祖宗,現在你該知曉,為啥朱棣削藩卻削出了個更大的禍患吧!便數歷朝歷代,唯有大明朝是窮死的。”
手機裡仍不時傳來朱辰的話,猶如一根根利刺,直戳他朱元璋心頭。
朱元璋癱坐下來,雙目無神,喃喃自語道:“為什麼會這樣?”
“根子還是出在老祖宗你的頭上,從魏晉南北朝始,歷朝歷代,各宗室的爵位都是降等襲爵,到了宋朝,連這世襲制度都已徹底取消,宗親子孫壓根不襲爵,可您老人家建立大明後,竟將這全然淘汰的爵位世襲制度重新拾起,而且變本加厲地優待藩王,您只想著讓子孫後代不再捱餓,卻沒想到他們卻成了大明的隱患!”
傳統的降等襲爵,爵位每往下傳承一代,就自動降了一等,親王的嫡子只能承繼郡王位,嫡孫便只能繼承鎮國將軍爵,再往下是輔國將軍、奉國將軍……層層遞減。
這樣的逐級而下,藩王的規格越來越低,所需耗費的國資國財自也越來越少,即便隨著每代皇帝誕生子嗣,又產生新的親王,但朝廷要供養的宗親總數,大體還能維持平衡。
可朱元璋一上來,就約定親王爵位世襲傳承,而且永不降等,這樣一來,平衡被打破了,隨著皇位更迭,親王越生越多,朝廷的壓力自然也不斷激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