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朱元璋撿到了我的手機

第74章 以寶鈔繳納賦稅!

隨著孔家被滿門抄斬,京城內,衍聖公之事算是落下了帷幕,雖然在山東,朱棡還在重查舊案,不知道又有多少士紳地方官員要人頭落地,不過這與京城百官都無關了,朝廷再次恢復了平靜。

就在百官以為自己終於能安安心心辦公之時,某日早朝,朱元璋又宣佈了一件大事。

允許百姓用寶鈔繳納賦稅!

前兩日,朱標告訴朱元璋,透過新式製鹽法,各大鹽場已經儲存了足夠多的食鹽,而金陵城官倉內,用以兌換寶鈔的貨物,他也準備得差不多了,故而朱元璋才會在今日早朝提出此事。

這話一出,頓時整個奉天殿內都炸開了鍋。

大明寶鈔本是朱元璋強令推行,是他朱天子“異想天開”的產物,這東西推行許久毫無成效,現今在市面上人人厭棄,唯恐避之不及,在眾人看來,就這廢紙般的玩意兒,朝廷早該放棄,陛下居然還允許百姓用寶鈔納稅,這是想幹什麼?

“陛下,萬萬不可!”戶部尚書郭允道當即站了出來

提出這個政令時,朱元璋早已經想到了會有許多官員站出來反對,但沒想到戶部尚書郭允道居然會第一個跳出來,他面無表情的問道:“郭卿,為何不可?”

郭允道深吸了一口氣,然後說道:“陛下,如今雖有秋糧入庫,但朝廷國庫依舊不寬裕,而寶鈔在民間推廣不利,如今一貫寶鈔在京城只值六百文,在一些偏遠地方,甚至只值五百文,試問陛下,倘若准許以寶鈔納稅,該以何面值抵稅?”

“寶鈔乃是朝廷發行,自然得足額抵稅。”朱元璋慢慢說道,若朝廷都只按殘值認賬,那寶鈔的價格豈不是要跌得更快。

“可是陛下,如此一來,朝廷豈不是白白損失了一部分稅賦,長此以往,國庫如何支撐得住?”郭允道苦笑著說道。

這一次,他真的沒有私心,完全是站在朝廷的立場上。

大明寶鈔如今只值其面額的六成,若再以全額抵稅,就等於是憑空虧損,而且寶鈔於國庫而言不過廢紙一張,壓根無從花銷,變不了現。

被點中要害,朱元璋並不急著反駁,他索性看向其他人道:“諸卿可還有人有意見?”

寶鈔可是朱元璋的逆鱗,之前因寶鈔之事,朱元璋也曾懲罰不少官員也有官員,如今他再次詢問,莫不是想著釣魚執法?

眾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終究還是有七八個年輕的官員站了出來,反對道:“啟稟陛下,寶鈔在民間威望盡失,百姓早棄之不用,朝廷這時候重啟寶鈔,於國無益。”

“百姓早已習慣錢糧布帛納稅,新增寶鈔納稅,無非徒添稅務,再無他益。”

“稅賦乃國之重器,稅政改制當慎之又慎,望陛下三思!”

“……”

看著這些年輕的面孔,朱元璋面無表情,環顧大殿,最後再次詢問道:“還有誰反對,不妨一起都站出來吧!”

陛下這樣子,怎麼看也像是大開殺戒。

他這是想要將所有反對自己的聲音都找出來,然後來一次徹底清剿,好將一切不合他意的官員盡數誅除?

本著這想法,原本還想著站出來的官員頓時停下了腳步,他們對朝廷的確有著公心,但更愛自己的性命。

不過終究還是有頭鐵的官員,只見從都察院的佇列裡,站出來兩個年輕的御史。

“陛下,寶鈔推行至今難有進展,強行推廣於民生無益,還望陛下及時止步,莫再徒耗國資。”

“陛下三思,國庫內帑本不充盈,經不起再折騰,還請陛下收回成命。”

都察院的御史本就是整個朝堂最敢直顏犯諫的一批人,而這兩個年輕的御史在之前就不願意同流合汙彈劾朱棣,此刻聽到朱元璋所言,直接站了出來。

年輕就是無所畏懼!

完了,想不到有這麼多不怕死的!

朝臣們頓時心裡叫喊著,還有一些剛才猶豫不決,最後退卻的官員,此刻更是羞愧得低下了頭。

暴風雨前的寧靜是最可怕的!

就在眾臣以為朱元璋要對這些站出來的官員痛下殺手之時,他卻再次開口了,不過並沒有似百官們預料那般雷霆大怒,而是看向郭允道,沉聲發問道:“郭卿,我大明去歲國庫稅收幾何?”

“啟稟陛下,去歲夏秋兩稅,共計入庫歲糧兩千零八十萬三千四百二十七石。”郭允道主管戶部,對此自然瞭如指掌。

朱元璋點了點頭,繼續追問道:“其中有多少是錢鈔入稅?”

“錢鈔摺合歲糧,約有十九萬三千餘石。”

“如此算來,去歲夏秋兩稅,以錢鈔納稅總數,不過二十萬石,單算下來,一次稅收不過十萬石糧。”

群臣聽到這裡,依舊不知道朱元璋想要說啥。

“諸卿,便算這些錢鈔繳納的田稅,統統換成寶鈔,攏共也不過二十萬石糧食,而且寶鈔也不是一文不值,便算他只有五成面值,我大明一年兩稅,那一次撐死只損失十萬石糧。”

納稅是個複雜活兒,大多數百姓繳納稅賦,多用的是糧食和布帛,真正繳納實銀的比例極低,而推行寶鈔納稅,真正影響的並非實糧納稅,只是那銀錢納稅的部分。

照這銀錢納稅的比例,國庫損失不值一提。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