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李芳遠離開後,一直在旁的劉仲質才走了過來,面露不悅道:“殿下,這李成桂顯然有不臣之心,咱們為何還要默視不管?”
朱標的反應已說明其曖昧態度,劉仲質出身儒家,最是信奉君君臣臣那一套,其對李成桂這種悖主篡權的行為特為不恥,因此這會兒才出面詢問。
朱標仍然幽眼凝望李芳遠的背影,輕聲笑道:“如今高麗國內,李成桂大勢已成,除非我大明出兵幫忙,否則高麗定被李氏所奪,而且高麗王氏也並非善類,其在對待納哈出的態度上格外曖昧,近來更頻頻傳出與納哈出接觸的訊息。”
“李成桂固然篡權匪類,可他與納哈出素來敵視,早年上位時更是依靠對元戰功,因此,他若上位,至少不會與納哈出勾連,叫我大明在進攻遼東時腹背受敵。”
身為儲君,朱標考慮的自是國家利益,從這一角度看,他此刻態度的曖昧,倒不無道理。
劉仲質恍然大悟,趕忙拱手贊服道:“殿下英明!”
……
與此同時,另一邊的武英殿內,朱元璋也同樣正在和老兄弟徐達談及高麗之事。
徐達也知道朱元璋要分封諸皇子之事,所以朱元璋在謀劃高麗的時候,特地將他叫了過來,想讓其參考一二。
“陛下,高麗已經立國數百年,根基穩固,坐擁人口數百萬,常備兵力已有十萬之眾,更有騎兵萬餘,若遇外敵,更可動員超五十萬的預備兵力,如此強敵,想要輕易覆滅,怕沒那麼容易!”徐達滿面沉凝的望著朱元璋道。
隋唐之時,楊廣三徵高句麗,都敗退而歸,李世民也在安市城下敗退了,直到高宗李治繼位,才徹底拿下了高句麗,可惜因為大唐不重視,最終被新羅給摘了桃子。
“而且當下北元未滅,納哈出仍盤踞遼東一帶,若咱們對高麗露出敵意,高麗定會徹底投向北元,這於我朝收復遼東大計極為不利。”
畢竟,現在高麗王氏已和納哈出眉來眼去,雖說高麗國內還有一部分親明派,但要是大明對高麗露出野心,他們很可能從親明變成親元。
“天德所言有理!”聽完徐達分析,朱元璋頷首認同,隨即說道:“要不,咱學晉獻公,來一次假道伐虢之策?”
春秋時期,晉國想要吞併周邊虞、虢兩個小國,晉獻公便假意向虞國借道,說要攻打虢國,結果在回程途中,順手也將虞國滅掉了。
當下朱元璋的意思,顯然是先安撫高麗,與其合作滅掉納哈出,事成之後再趁其不備,大軍轉道掩殺高麗。
徐達想了想,搖頭道:“此計怕是不妥,高麗對我大明一直都有防範,我大明若是對遼東高麗納哈出用兵,高麗豈能不在邊境囤積重兵,到時候就算滅了納哈出,但我明軍已是疲憊不堪,如何還能打下嚴陣以待的高麗?”
徐達用兵謹慎,思慮周全,以他看來攻打高麗絕非易事,尤其當下東北方向還有個強敵納哈出的情況下,因此,他的主張是徐徐圖之,先觀望東北形勢,再行定策。
朱元璋雖是心急,卻也明白徐達所說有理,此刻也緩緩點頭,不予反駁。
二人正自籌謀他計,卻聽殿外傳來腳步聲。
“父皇!”
朱標走了進來,一見徐達趕忙又拱手致意道:“徐伯父!”
“太子殿下安好。”徐達自也拱手行禮。
朱元璋已揮起手來道:“你二人莫多客套,天德是咱喊來商談高麗之事的,標兒你有話但可直說。”
朱標心領神會,趕忙走上來朝二人道:“父皇,兒臣方才已與李芳遠會晤,果不其然,李成桂真有不臣之心,李芳遠此行就是想著來試探我大明的態度的。”隨即,他將剛剛與李芳遠會面過程盡數道出。
“陛下,殿下,若真是如此,那對於我大明謀劃高麗倒更容易了。”一旁的徐達聞言,卻是雙眼一亮道。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嗎?”朱元璋一聽,也明白了過來。
“不錯,自古以來,國朝覆滅始於內亂,若李成桂有不臣之心,正好與高麗王室鬥個你死我活。”徐達淡笑著說道。
“如此大明可坐山觀虎鬥,坐收漁翁之利!”朱元璋也跟著說道。
兩個老夥計合作多年,對這種謀國方略可謂手到擒來,當下彼此默契一笑。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