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從帶朱元璋逛紫禁城開始

第94章 將藩王都分封出去!

食祿再少,也架不住皇家後代更迭,子孫無窮無盡啊!

“還是……再想個兩全其美的法子吧!”見父親反對,朱標只好打消念頭,重新思慮起來。

這一次,他想了許久,直到朱元璋重歸案前,將那奏章拿起準備批閱時,他才抬起頭來,眼眸放光,很是興奮道:“父皇你可記得,陸羽曾提過這世界很大,有七大洲,還有很多未曾開闢的寶地!”

朱元璋點了點頭:“自是記得……”

他忽地驚醒過來:“標兒的意思是……將你弟弟們分封到那些地方去?”不待朱標回應,他又連連點頭:“這主意極好!”

朱標坐鎮中原,其餘皇子就藩世界其他地方,大明富有四海……

一想到這美好局面,朱元璋心潮澎湃,不由站起身來,來回踱了幾步。

但走著走著,他的步伐又放緩下來。

“唉,四海縹緲無邊際,那七大洲遠在萬里之外,老二老三老四他們能過得慣遠離家鄉的日子嗎?”想到兒子們遠赴海外,他又有些不捨。

但不捨歸不捨,朱元璋心中清楚,這是唯一能解決分封弊端的最好辦法。

“為了大明,也只能如此了!”

心中百般情緒交織,朱元璋又坐回了桌前,吩咐道:“那海船之事,須多作督促,日後大明開疆拓土,就全指著它們了。”

這自然在給分封兒子做提前的準備。

朱標立馬抱拳,拱手稱是,陸羽的提醒也算是給朱標解決了一個心腹之患,畢竟這種將弟弟們分封出去的事,自己不好去做,最好還是讓老爹來幹。

“那算學之道,若真如陸羽說得那般有用,當推廣開來,讓天下仕子學習。”談完分封制度,朱標又將話題拉回到算學之道上。

朱元璋回過心神,緩緩點頭:“咱也有這打算,那算學妙用無窮,於國於民有利……”他稍作計較,道:“咱決定,將之引入國子學,讓我大明的仕子們學習此道。”

國子學,便是後來的國子監,算是大明的官辦學校,能夠進去的,都是將來要要入仕的人。

朱標稍一錯愕,立馬猜測道:“父皇是否打算……將之納入科考?”

國子學裡教授的學科,都是與科考息息相關的,算學納入其中,自然與科舉息息相關。

朱元璋點了點頭:“原本咱想直接將算學納入科舉,但科考尚未重開,貿然新添學科,未免名不正言不順……”

科舉是國朝大計,不能擅作變動,朱元璋打算先讓其入國子學,待到他日科舉重啟,再試著新增算學科目。

朱標想了想,略略蹙眉:“可這事……朝臣仕子們能答應嗎?”

先前推出個帶枷理政,就鬧得滿朝風雨,這回算學入科舉,這可比那帶枷理政厲害多了。

帶枷理政不過是霍霍幾個犯官,損了讀書人些許顏面。

而這科舉變革,可是在動了儒家根基。

儒學之所以能長盛不衰,靠的就是科舉——讀書人想要當官,就非得學那四書五經、孔孟之道。

現如今,又多了門算學科,仕子們能靠算學當官,未必要死嗑孔孟之道了。

這對於儒家來說,無疑是場災難。

取仕之道,由獨尊儒學,改成了百花齊放,那儒家能願意?動他根基,他豈不跟你拼命?

“那些酸儒們,多半是不會同意的,所以我才想著先讓算學入國子學,看看其反應再說!”

朱元璋幽幽嘆氣,不再如以往那般口氣強硬。

動了儒家根基,驚動滿朝清流和天下讀書人,想也知道會掀起多大波瀾。

朱元璋便是再硬氣,也不敢妄作變革。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