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從帶朱元璋逛紫禁城開始

第96章 現學現賣,鎮壓百官

“擬定親王歲支米五萬石,鈔二萬五千貫,綿兩千兩,茶一千斤……”

“郡王歲祿米六千石,鈔二千八百貫,綿五百兩……”

“公主歲祿米……”

朱標所說的即是最新的親王、公主等王親歲祿,較之原先,確實有大幅度上漲,但這是皇家內部之事,朱元璋又是出了名的護犢子,是以朝臣們聽完之後,並不驚訝,也未有太大意見。

“諸位以為如何?”朱元璋望向朝臣們。

胡惟庸當先拱手道:“臣無異議!”

而後諸多官員一齊拱手:“我等也無異議!”

眼看滿朝文武盡皆認同,朱元璋幽笑起來,笑容意味深長,笑了片刻,他又看向胡惟庸道:“給親王們新增了不少歲祿,勢必要花費不少錢糧,胡相,你來說說,這是否會影響到大明財政?”

胡惟庸想了想,道:“啟奏上位,我大明國庫雖不充盈,但這點銀錢還是能湊出來的。”

皇帝能有幾個兒子,能封幾個親王?加一起也不過小几十萬石糧食,乍聽數目不小,可和國庫銀糧一比,著實算不得什麼。

朱元璋幽笑點頭,隨即又看向其他官員,諸官員的回答,也與胡惟庸的話大同小異。

大家都等著議那算學之事,誰有心思管這親王歲祿?

眾人本以為,這事就此作罷了,卻沒想朱元璋又意味深長地冷笑起來:“諸位以為這是小事,這點歲祿是小錢嗎?那……咱便給你們算上一筆帳!”

當即朱元璋大袖一揮,挺起胸膛,朗聲算了起來。

“我大明當下共有皇子十二人,這十二人中除卻太子,共計十一個親王,便是五十五萬石糧食……”

“再下一代,太子登基,假設又生五子,剩餘四子便為親王,則親王爵多四人,計十五人,共耗糧七十五萬石;”

“諸親王假設每人也生五子,其中一人嫡承親王爵,其餘四子承郡王爵,共計郡王四十四人,則耗糧二十六萬四千。”

“加在一起,第二代共計一百零一萬四千石糧!”

“再算第三代,皇長孫又生下五子,親王爵又添四人,計十九人,共耗糧九十五萬石。”

“郡王共耗糧……輔國將軍耗糧……”

朱元璋現學現賣,將陸羽那一套計算方法挪用過來,算出接下來幾代王爵共計耗費的歲祿。

算到第四、五代時,那數字已至數百萬石糧食,再往下算,怕要奔著千萬之巨去了。

朝臣們聽得瞠目結舌,登時大駭不已。

要知道,朱元璋已是往小了算的,他限定每個皇族後裔只生五子,可事實上,他朱元璋一人就生了十多個皇子,而且這數字還在持續增長中。

真要算起來,怕到了第五代,歲祿總數已直逼一千五百萬了。

想到這天文數字,朝臣們驚得直咽口水,不敢再往下算了。

好在,朱元璋已達目的,適可而止地停了下來,他望向胡惟庸:“胡相,我大明一年歲入大約多少石糧?”

胡惟庸面色蒼白道:“稟上位,大明歲入,約摸一千五百萬石糧。”

朱元璋又冷笑起來:“也即是說,五代之後,我大明的皇子皇孫們,要將國庫給吃空了?”

這一下,無人再敢應話了。

誠如他所言,這歲祿數字乍看很小,可往後繁衍幾代,便會演化成天文數字,所以,他朱元璋剛剛擬定的歲祿數目,很不合理。

可既不合理,為何還要弄這一出?

朝臣們正自疑惑,卻聽朱元璋怒語相向:“咱方才詢問各位,眾人皆說這歲祿小事,不值一提,可你們卻是不知,這區區五萬石歲祿,終會要了我大明的江山!”

“咱提出如此滅國之策,眾人竟渾然不覺,竟還紛紛拱手叫好?”

朱元璋瞪目環顧,怒聲震罵:“爾等……究竟是沒算出這歲祿惡果,還是存心要看我大明五世而亡?”他一臉震怒,厲聲喝問,嚇得滿朝文武膽戰心驚。

是沒算出歲祿會演變成天文數字,還是存心看大明滅亡?這問題倒很好作答,無需說假話騙人,他們的確是沒算出來。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