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從帶朱元璋逛紫禁城開始

第63章 誠意伯歸鄉

武英殿中格外熱鬧,朱元璋正拍著桌子,哈哈大笑著起來。

朝會時,他特意留心汪廣洋的表情,他越是鬱悶,朱元璋就越是高興,此刻散了朝,仍不忘與朱標分享。

朱標自也參與了朝會,此刻連連點頭道:“兒臣也一直留意汪御史的反應,他果真另有圖謀!”

朱元璋冷哼一聲,道:“此人包藏禍心,斷不能留!”

畢竟撬的是他老朱家的牆角,朱元璋可容不下他。

朱標略略思量,道:“父皇剛剛賞了他,總不好立即處斷吧?”

無論汪廣洋懷著何等心思,明面上,他仍是有功之臣,貿然處置,會招致朝臣不滿。

“這一點,咱自然清楚。”

朱元璋抬了抬手,稍作思量道:“等這陣兒風聲過了,咱會尋個機會,再將他貶出京去,哼!這狗東西素來憊懶,最是消極怠工,他既偷閒貪懶,咱便趁了他的意,讓他一次歇個夠!”

論及對汪廣洋的處斷,朱元璋咬牙切齒,一臉憤恨,這在他朱元璋身上,倒不少見。

難得的是,平素常以寬仁姿態勸誡父皇的朱標,今日也只默默點頭,沒替汪廣洋說半句好話。

……

幾日後,應天城東,朝陽門外,今日的朝陽門格外安靜。

一隊隊侍衛立在街道兩旁,將這原本喧鬧的京城東門戶,守了個嚴嚴實實。

百姓倒有不少,但全被攔在路旁,此刻也都默不作聲,全都朝著道路中央望著,有好奇,有漠然,在如此多的目光中,一輛馬車在無數兵衛守護下緩緩駛來,停在了城門口。

此刻正值初春清晨,雖仍是春寒料峭,但畢竟春回大地,是萬物復甦的好時節,然而這朝陽門外,人潮湧動之下,氣氛卻格外蕭索淒涼。

這一切,全因一個人,開國元勳,無雙謀士,誠意伯劉基。

劉基,字伯溫,乃是朱元璋手下重要謀臣,為建立大明立下卓越功勞,連朱元璋也常常自誇,文有劉伯溫,武有徐達,可堪比張良蕭何。

徐達是開國首功,又跟朱元璋親如兄弟般的關係,能和徐達並駕齊驅,可說明劉基的重要性。

這樣一位無雙謀士,原本該在朝中效命,替朱元璋治理天下,但天不假年,謀士也會衰老生病。

此刻的劉基,就已病入膏肓,連行動都難以自已,他深感時日無多,便向朱元璋請命,要歸老還鄉。

朱元璋雖也再三挽留,終抵不過生老病死、落葉歸根的傳統,終是放行。

原本,劉基打算悄悄還鄉,不必鬧得人盡皆知,但許是考慮到恩賞功臣,又或是為了安撫浙東一派,朱元璋對這場送別很是上心。

不但安排了侍衛封鎖道路,又讓太子朱標親自送行,可謂給足了顏面。

饒是如此風光,但離愁別緒總叫人傷感,此刻朝陽門下的蕭索氣氛,便是最好證明。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