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沒料到的是,他自己不提,皇帝竟主動提及。
“前兩日,咱收到朝臣上疏,言及官員稅賦過重,建議減免官員田賦,咱深以為然,決定納其賢言,恩准各級官員,依品秩減免部分田賦!”
這話一說出,茹太素長長地鬆了口氣。
陛下采納計策,說明那日的變臉,與這計策無關,倒是他茹太素多心了。
開心之餘,他偷眼看了下旁邊的汪廣洋,見其也是一臉欣喜,茹太素不免後悔,剛剛自己該儘早明言,將這請功之事告知。
如此,還能在汪廣洋麵前討個好。
不過,這事不急,待會兒說不得還有論功行賞的步驟,到時候陛下封賞,那汪大人豈不都明白了?
茹太素正自思索間,朱元璋又繼續說道:“至於如何減免,逐一清丈田地、統籌賦稅,著實麻煩,故咱決定,按官員品秩,發放錢糧獎勵,充抵那應當免除的田賦!”
此言一出,朝堂裡立時炸開了鍋。
對於其他朝臣來說,皇帝肯發錢糧,自然是件喜事,大家沒理由不開心,沒理由不抱拳謝恩。
而茹太素這邊,卻略略有些意外,朱元璋所說,和他呈上去的奏摺,略有些不同。
雖有意外,但茹太素倒並不失望——他原本獻這計策,就是為了官員和仕子謀求福祉,現下直接發錢糧,倒更省事了。
欣喜之下,茹太素頗為得意,他又朝汪廣洋那邊投去得意目光。
他那眼神暗示,自是想向汪廣洋道明,這事是兄弟我乾的,你別急,論功行賞也有你的一份。
他這邊賣力討好,可汪廣洋卻似並不領情。
此時,汪廣洋的臉色有些難看,嘴角微微抽搐,眉頭也緊緊鎖死,看得出來,他的心情極是不佳。
“咦?汪大人這是……怎麼了?”
茹太素正自好奇,卻又聽朱元璋開口:“咱以為,此計有助肅清官場貪腐之風,乃是利國利民之計,這獻計之人,理當封賞。”
聽到“封賞”二字,茹太素忙將佝僂的背給挺直,待會兒可要被點名表揚的,可得擺正儀態。
果不其然,朱元璋已唸叨起來:“賞左御史大夫汪廣洋,金五十兩、地百畝,加賜蹀躞白玉帶;賞刑部主事茹太素,金二十兩、地五十畝,加賜翡翠白玉牙牌!”
朝堂內立時又喧鬧起來,百官齊齊望向汪、茹二人,拱手祝賀。
這賜下的金銀田地,倒多是虛數,不甚要緊,但那加賜的玉帶牙牌,可是身份的象徵,更重要的,是天子的態度。
這般加賞,顯然對這獻策之功頗為看重,可想而知,這二人日後仕途,定會一帆風順。
得此殊榮,茹太素已忍不住翹起嘴角來,他那素來佝僂的後背,也已在不由自主間,挺得筆直。
饒是如此,茹太素仍不忘朝汪廣洋投去得瑟眼神。
汪大人啊!汪大人,還不感激老夫?若沒老夫替你邀功,你哪有這般榮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