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從帶朱元璋逛紫禁城開始

第67章 彌留之際

應天城外的官道上,一支車隊緩緩而行,車隊規模不大,一駕馬車駛在正中,前後各有十數兵衛徒步護佑。

馬車中,劉伯溫側臥在榻,長子劉璉服侍在旁。

“璉兒,我府中書房……藏有……天文曆法籍冊,待我走後,你當將那冊子獻給……獻給陛下,萬勿耽誤。”

“另外,你且記住,為政之要,在於……剛柔並濟,在位者……須修其德行,律法當務簡要,這些話……我本已具表待奏,只是……只是小人當道,上奏也無用處。”

“你將之記下,待到……待到有朝一日,那……那胡惟庸倒臺……陛下……陛下定還會念起我……那時候,你再將這話奉……奉告……”

劉伯溫已說不出完整的話,但此刻仍說個不停,他已經感覺到身體狀況熬不了多久,未必能活著回到青田,便在這路上將後事交代清楚。

一旁的劉璉早已泣不成聲,抹著眼淚連連擺手,又按捺住劉伯溫,關切道:“父親,您少說些話,且安生歇著,您放心,你一定能安然回到青田,到那時,咱再尋遍名醫,定能替您看好病。”

他雖在盡力安撫,可此刻一臉哀悽,哭得涕淚橫流,可想而知,他心中也極不好受,很顯然,劉璉已預知結局,此刻的安慰,不過自欺欺人。

劉伯溫艱難地嘆了口氣,略略抬了抬手,似想去安撫兒子,但此時的他已病入膏肓,哪裡還能伸出手去?

劉璉見狀,忙將劉伯溫的手擒住,握在手中,道:“父親且歇著吧,兒子……兒子無事……”

像是要證明什麼,劉璉拿手背往眼前一抹,將眼淚抹去,只可惜,那眼淚源源不絕,才抹淨臉頰,眼眶又溼潤了。

“璉兒勿要傷心,須知……生死有命……我已年老體衰,本是知……知天命之齡……如今便是去了,也算……算是喜喪……我……我已將生死看……淡,你更勿要感傷……”

劉伯溫擠出淡笑,奮力擠出安慰話語,他說話時語氣微弱,強擠出的笑容格外慘淡,看得劉璉更為糾心。

為教劉伯溫安心,劉璉連連點頭道:“孩兒曉得,父親快歇歇吧!”說著,他將劉伯溫的手放回被中,又替劉伯溫將被角掖了掖。

劉伯溫點了點頭,再擠出淡笑,安然躺好,但只靜默了片刻,他忽又睜眼,望向劉璉道:“鏈兒,我走後,你萬……萬不能怨恨陛下……當年……當年我出山輔佐他,早已……早已料到如今結局。”

他怔怔說著,眼神顫動間,似已在回顧過往。

“能驅逐韃虜,輔佐陛下,為天下生民建立大明,我已此生無憾!”

也不知怎的,這最後一句話,他說得格外連貫,彷彿須臾間,他已恢復了元氣,病體康復。

這當然只是假象,剛說完“此生無憾”四字,他的眼神忽又渙散,精神似也被抽空

此刻的劉伯溫,已感到一股沉重的疲倦襲來,壓得他頭暈眼花,耳畔嗡嗡作響。

嗡鳴聲中,依稀夾雜著熟悉的稚子童謠:

“依山傍水房樹間,行也安然,坐也安然;”

“一頭耕牛半頃田,收也憑天,荒也憑天;”

“雨過天晴駕小船,魚在一邊,酒在一邊;”

“路逢騷客問詩篇,好也幾言,歹也幾言;”

“布衣得暖勝絲綿,新也可穿,舊也可穿;”

“粗茶淡飯飽三餐,早也香甜,晚也香甜;”

“夜歸摯友話燈前,今也談談,古也談談;”

“一覺睡到日三竿,不是神仙,勝似神仙。”

歌謠裡唱的,是閒靜悠然的世外桃源。

一盞茶、一卷書、一畝良田,一頭耕牛、一間草屋……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