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從帶朱元璋逛紫禁城開始

第607章

他們兩人淺笑一聲。

其中稍年輕些、性情豪放大膽的那位先開了口:“還能是何事?自當是先生之事。有傳言說,先生在那工部之內所做的實學之物,有改天換地之能。”

“國朝之事,還有何人能比?”

“先生之物,便是這大明朝的前行方向,哪怕是當今陛下還有太上皇,終究也差了一層。古往今來,盛名賢君或許有過,但先生這般的人,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這一刻,面前的這位有才學的文人直接出言,把陸羽誇成了一朵花。

朱元璋撇了撇嘴,冷笑一聲看向陸羽,那眼神好似在說:你小子什麼時候有這麼大的能耐,咱這個老丈人怎麼不清楚?

眼見朱元璋又在做這些無聊事,陸羽直接不理。

朱元璋是這麼個脾氣秉性,陸羽又不是第一回知道,尤其是對方如今簡直就是個老小孩。

他才懶得跟這種小屁孩玩什麼過家家的小遊戲。

“工部之物,如今還沒問世,便能改天換地?兩位該不會只是誇誇其談?”

陸羽話鋒一轉,“而且除了這工部之外,國朝之勢又在何處?若說國朝之事,不如說說國之隱患,如此才能彰顯二位的才學。

不若添個彩頭如何?

若二位能夠說出讓場上眾人全都心服口服的話,今時今日,二位這車票錢,在下掏了,還請二位在這餐廳之處吃上一頓大餐,如何?”

陸羽再度開口。

剛才原本不打算再繼續說下去的兩個文人,忽然來了興趣。

有了彩頭,賭上一賭又有何妨?

更何況他們二人雖不缺銀錢,但虛榮心還是有的。

“閣下親自開口,可不能忽然反悔。”

楊榮緩緩站出來說道。

陸羽笑了一聲:“絕不反悔。”

有了陸羽這話,楊榮微微點頭應下,隨後看向餐廳裡的眾人:“剛才這位兄臺所言,諸位可都是見證者。”

餐廳裡的其他文人,個個早已迫不及待想要看看這幾位大才接下來真正的頂尖辯論,所以此時自然是拍手叫好,連連答應:“兄臺放心,我等親眼見之,今時今日定是會為兄臺做主的,絕不會讓兄臺白坐這場。”

“哈哈哈哈,楊兄這般大才,我等方才也是親眼目睹,日後邁入朝堂,必將是朝中重臣,如今討好都來不及,又怎能會不管不顧?”

“兄臺大可放心。”

眾人齊齊言語,似已是把這心頭之事全然定下。

“好。”

楊榮當場應了一聲,隨後看向陸羽,微微說道,“國朝之事,無非也就二者之間。除了先生之事外,國朝隱患之內,最大的便在這‘傲氣’二字。”

楊榮繼續開口。

他目光灼灼,眼神之中似乎也有著明亮光采,此刻能一展胸中萬般才華,自是有了幾分淡淡的興奮。

“哦?為何?”

陸羽繼續說道,眼中也帶著幾分好奇之意。

“我大明今時今日這般盛世光景,傲上一二又有何不可?難不成這都還能成了錯事?”

有人插了一句。

楊榮道,“為人可有傲骨,但絕不可有傲氣。如今我大明天下,上到朝堂天官,下到百姓平民,心中傲氣滋生,自然是讓人憂心,假以時日,或可會成為我大明之危局,難道這還不夠嗎?”

“天下之大,何其浩瀚。”

“若是我大明一朝沒有先生,不說別的,單單那些海外藩王之處,假以時日便未必不會攻打而來,到時候天下便是又要民不聊生。

哪怕沒有這些煩惱,可還有四處的蒙古、韃靼、瓦剌各部,哪怕他們如今也被我大明漸漸同化,‘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可終究也是讓人心下難安。若是不將其徹底解決,我大明日後必定會在這事上吃上一個大虧。”

楊榮緩緩道來,言語之中可謂是極其有理,使得場上眾多文人皆都面露思索之色,儼然是把他的話全然聽了進去。

“的確,如今我大明高麗人、還有那些安南之人,皆都以我大明為榮,可假以時日。他們國力若反超大明,我大明若生出內亂,這的確是一大隱患,驕兵必敗。哪怕今日不發,日後也必定會在這事上出現岔子的。”

“兄臺果真大才,恐怕普天之下,能夠在如此大明盛世之上想通這些的,少之又少了。不知兄臺究竟何許人也,出身何處,如今又在何處任職?”

這一刻,場上的文人全都為楊榮的話徹底傾倒,一個個心中滿是敬畏之意。

“在下不才,國子監甲等生楊榮。”

楊榮開口說道,同時把身旁的同行之人也拉了出來,“這位是國子監甲等生楊溥,我們二人此次便是從各自家中歸來,準備返回國子大學之內的。”

如今的國子監也換了個稱呼,多了個別名,稱之為“大學”。

畢竟當今天下,除了國子監之外,其他各處實學之物早已開啟,類似國子監這般同樣教導實學學問的,也算是成了各家各戶必不可少之事,一個個自然是不會忘卻的。

於是!

這小學、大學之名,從陸羽口中有意無意之間也就慢慢傳揚開來。

陸羽身為這實學聖賢。

他親自開口提及的事務,下面的官員,工部、禮部等都會全部配合,以示將他的言語奉為聖賢之言。

除非有朝一日陸羽做了錯事,而且還是天大的錯事,否則陸羽這實學聖賢之言便真如同聖人之言,絕不可能有錯。

下面的人自然只會乖乖去做而已。

這就叫做口碑,就叫做他這位當代聖人的含金量。

“原來是國子監兩位高才。國子監優等生,日後至少起步可都是要入翰林院的,怪不得兩位能有這般學問。”

“今時今日我等之人,算是見識到了,怕是日後二位也必將成為朝堂天官。”

“今日可是要多沾沾這份福氣才對。”

哪怕被周圍的人誇讚。

楊榮面上的傲氣卻並未再添太多,反而是忽然一反常態地謙虛下來。

只見他苦笑一聲:“朝堂天官哪有這般容易?國子監之內的甲等生可並非我們二人,班上足足有十數人之多。

且先不論其他,單單那過目不忘的解縉,此等神童之名,可是被國子監祭酒親口誇讚過的,甚至在實學一道更是大為長進,在國子監之內還能稱得上是未來先生的接班之人。”

“還有其他的神童……”

楊榮為人傲氣,但遇到真正能與他相提並論之人,那傲氣自然也就會消減幾分。

他並非是不知輕重的性子。

更別提實學一道,既看天賦,也看鑽研。

如今的大明一朝。

除了他們這些本來就湧現的學子之外,那些本來寂寂無名之人,也都如同雨後春筍般開始湧現,唯有如此,才有瞭如今的實學盛世。

而楊榮、楊溥他們兩人,跟如今已成尚書之職的楊士奇,正是那永樂一朝的“三楊”。

原本史書記載中。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