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我阿斗,不用人扶

第105章 唇槍舌劍

能把謊話說得如此坦然,理直氣壯的,放眼西川也找不出幾個來。

劉備對趙諮反倒生出幾分敬佩來,問道:“東吳如先生者幾人?”

趙諮答道:“聰明特達者八九十人;如臣之輩,車載斗量,不可勝數。”

劉備慨然嘆道:“使於四方,不辱君命,卿可以當之矣。”

“大王謬讚,在下愧不敢當!”

趙諮也是一聲嘆息:“正所謂主辱臣死,吳侯蒙羞,吾等本該自刎歸天。奈何使命在身,在下求見大王,是呈報江東文武既百姓心願,以免矇蔽聖聽,妄動刀兵,大失人望。”

劉備撫須問道:“先生已見過吳侯,未知江東上下意願如何?”

趙諮道:“吳侯承父兄之資,勇而有謀,憤曹操竊國,嘗有討賊之志,以江東抗衡中原,曹賊憚之。只要大王肯放回,必能痛改前非,與大王齊心討滅曹賊,匡扶漢室。”

“此言甚善!”劉備微微點頭,吩咐道:“來人,為趙先生看座!”

遂傳令設宴款待趙諮,倒不是給孫權面子,而是單純欣賞此人的膽識。

雖然東吳已是強弩之末,孫權為階下之囚,但趙諮還是不卑不亢,為主盡忠,可謂良臣。

看來江東也有不少人物,為何偏偏孫權要重用呂蒙呢?

不多時酒宴備齊,法正也從後堂轉回,君臣二人相視一眼,彼此心知肚明。

其實剛才就演算法正沒有意外失態,也會藉故離席,要從左鹹那裡知道江東談判的條件,才好對症下藥。

酒席之上,法正為談判主力,開口就要賠款三萬萬錢,依然可用糧米、武器、戰船等相抵。

同時為了防備江東再偷襲,要求割讓江夏、豫章、廬江、廣陵四郡,讓東吳只在江東一帶活動,以漢軍為主力抗曹,東吳只需提供兵馬和錢糧。

如此苛刻的條件,趙諮自然不會答應,但法正為人睚眥必報,分毫不讓。

最後還是劉備出面,取了折中之數,賠錢一萬萬,將豫章和廣陵留給東吳,但廬江必須要割讓大漢,漢軍要自己攻打合肥,伺機再取徐州。

趙諮也無能為力,只好告辭,回去向孫權覆命,再做定奪。

談判算是十分順利,劉備卻覺得悵然若失去,總覺得少了點什麼。

“世子若在,定不會叫他全身而退。”

法正一句話,讓劉備恍然大悟。

隨著自己的地位漸高,與周邊的人也漸感疏遠,自己時刻要注意舉止言行。

這段時間有阿斗在,讓自己放鬆不少,諸事由他出頭,哪怕犯錯了也能糾正。

有時候覺得阿斗過於唐突,現在才發現,沒有了他的攪鬧,反而乏味無趣。

所有的事情都按部就班進行,彷彿有一道無形的欄杆左右前行的方向,上要對得起朝廷,下要對得起群臣,事事再三斟酌。

就像今日接待趙諮,明知他謬讚孫權,只為了保全江東顏面,自己也不能當面戳破,給彼此都留有餘地。

若是阿斗在,必使孤盡興!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