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平保衛戰,此刻已經到了最緊要的時候。雙方皆是殺紅了眼。馬哈木一方在人數上佔據了絕對的優勢,但是北平守軍的意志更加頑強,戰法也更為合理,所以一時之間,雙方僵持不下。只是大明的守軍,變得越來越少了……
“我們現在可還有兩萬人馬,他們呢!不足五千,我覺得,再來幾次衝鋒”
朱標深知此次蒙古大軍來勢洶洶。蒙古,這個曾經縱橫歐亞大陸的遊牧民族,雖然在大明建立後遭受了多次打擊,但他們的軍事力量依然不容小覷。他們的騎兵來去如風,擅長長途奔襲和迂迴包抄,而此次他們更是集結了各部精銳,企圖突破北京防線,深入大明腹地掠奪。
朱標在戰前就積極進行著防禦準備。他召集了北京城中的軍事將領,包括經驗豐富的老將和年輕有為的新秀,共同商討作戰計劃。首先是兵力的部署,朱標根據北京的地形特點,將軍隊分成幾個部分。在北京城的四周城牆上,佈置了大量的弓箭手和投石手,他們是抵禦蒙古大軍攻城的第一道防線。朱標親自視察城牆的防禦工事,他看到士兵們正在加固城牆,堆砌沙袋,設定拒馬樁,眼神中充滿了堅定。
同時,朱標還在城外設定了多重防線。離城較近的地方,挖掘了深深的壕溝,裡面佈滿了尖刺和陷阱。在壕溝之後,是由步兵組成的方陣,他們手持長槍和盾牌,嚴陣以待。朱標深知,這些步兵將承受蒙古騎兵的首輪衝擊,他們的勇氣和紀律將是抵擋敵軍的關鍵。而在步兵方陣之後,朱標部署了神機營,這是大明最精銳的火器部隊。神機營裝備了火炮、火銃等先進的火器,朱標希望藉助火器的威力,給蒙古大軍以沉重的打擊。
在後勤保障方面,朱標也下了很大的功夫。他命令官員們徵集了大量的糧食、箭矢、火藥等物資,儲存在北京城的倉庫中。同時,他還組織了民間的力量,讓百姓們協助軍隊運輸物資、照顧傷員。北京城的百姓們在朱標的號召下,紛紛響應。婦女們為士兵們縫製衣服和鞋子,男人們則幫助搬運重物,整個北京城呈現出一種同仇敵愾的氛圍。
蒙古大軍終於出現在視野之中。他們的馬蹄揚起漫天的塵土,軍旗飄揚,戰鼓震天。蒙古騎兵們個個身材魁梧,騎術精湛,他們呼嘯而來,如同一群飢餓的野狼。當他們看到北京城前的防禦工事時,並沒有絲毫的畏懼,反而加快了速度。
戰鬥首先在城外的壕溝防線打響。蒙古騎兵試圖躍過壕溝,但許多馬匹陷入了陷阱之中,士兵們也被尖刺所傷。然而,他們並沒有因此而退縮,後面的騎兵繼續向前衝鋒,與大明的步兵方陣相遇。一時間,喊殺聲、兵器碰撞聲響徹雲霄。大明步兵們緊密地排列在一起,長槍如林,盾牌如牆,抵擋住了蒙古騎兵的衝擊。蒙古騎兵在陣前盤旋,試圖尋找步兵方陣的薄弱環節,但步兵們堅守陣地,毫不退縮。
就在雙方僵持不下的時候,朱標下達了神機營出擊的命令。神機營計程車兵們迅速點燃火炮和火銃。火炮發出震耳欲聾的轟鳴聲,炮彈在蒙古騎兵的陣中炸開,火光沖天,血肉橫飛。火銃手們也紛紛開火,密集的彈雨向蒙古騎兵射去。蒙古大軍被這突如其來的火器攻擊打得措手不及,他們的戰馬受驚,陣型大亂。許多騎兵被炮彈擊中,從馬上跌落下來,傷亡慘重。
但是,蒙古大軍畢竟是久經沙場的勁旅。他們在短暫的混亂之後,迅速調整了陣型。一些騎兵開始迂迴到神機營的側翼,試圖攻擊火器部隊。朱標早有預料,他命令騎兵部隊出城迎擊。大明的騎兵們揮舞著長刀,衝向蒙古騎兵。雙方的騎兵在城外的平原上展開了一場激烈的廝殺。朱標站在城樓上,緊張地注視著戰場上的局勢。他看到大明的騎兵們奮勇作戰,與蒙古騎兵不相上下,心中稍感欣慰。
隨著戰鬥的持續,雙方都出現了傷亡。蒙古大軍雖然遭受了火器的重創,但他們仍然不斷地發起攻擊。他們改變了戰術,集中兵力攻擊北京城牆的一處。蒙古士兵們架起雲梯,試圖攀爬城牆。城牆上的大明士兵們則用石塊、熱油、箭矢等進行反擊。一時間,城牆下堆滿了蒙古士兵的屍體,但他們仍然前赴後繼。
朱標意識到城牆的防守壓力巨大,他親自下到城牆之上,鼓舞士兵們計程車氣。他對士兵們說:“朕與你們同在,北京是大明的北方屏障,我們決不能讓蒙古人踏入半步。”士兵們受到朱標的鼓舞,士氣大振,他們更加頑強地抵抗著蒙古大軍的進攻。
在城內,一些百姓也自發地組織起來,為城牆上計程車兵們運送物資。年輕的小夥子們幫助士兵們搬運石塊和箭矢,老人們則為士兵們送水送飯。北京城的軍民團結一心,共同抵禦著蒙古大軍的入侵。
戰鬥持續了數天,雙方都陷入了疲憊狀態。蒙古大軍的糧草開始短缺,他們的進攻也逐漸減弱。朱標抓住這個機會,決定發起反擊。他命令神機營再次出動,對蒙古大軍的營地進行炮擊。同時,步兵和騎兵協同作戰,向蒙古大軍發起衝鋒。
蒙古大軍在明軍的突然反擊下,陣腳大亂。他們開始向後撤退,但明軍並沒有放過他們。朱標率領著明軍一路追擊,將蒙古大軍趕回了北方草原。
這場戰役的勝利,對於大明來說意義非凡。朱標在北京率眾抵禦蒙古大軍入侵的壯舉,不僅保衛了北京這座重要的城市,也捍衛了大明的尊嚴和領土完整。朱標深知,這只是與蒙古勢力鬥爭的一個階段,他需要繼續加強北方的邊防,發展軍事力量,以應對未來可能出現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