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聽心聲後,女帝愛我如命

第441章 不居功過見擔當

將軍卻朗聲大笑,用力擺手,聲音洪亮而真誠:“守一座城,打一場勝仗,豈是一人之力?少了衝鋒在前的銳士,少了運籌帷幄的智囊,少了默默無聞的後勤,少了任何一環,這功勳都如同沙上之塔,立不起來!功,從來是大家的!”

後來,呈報朝廷的軍功簿上,密密麻麻寫滿了士卒、校尉、乃至馬伕的名字,詳述其功。將軍自己的名字,只在最末一行,謙遜地寫著:“統籌諸事,略盡本分”。

“功不獨居的‘功’,”葉昭鳳望著慶功樓裡那些因將軍的舉動而更加緊密、眼神熾熱的將士們,心中澄明,“是透徹地領悟到,萬丈功勳之塔,必由千萬基石共同託舉。將‘我’字化入‘我們’之中,這份功勳才能真正地紮根、生長、不朽。”

她憶起平定楚凜叛亂後,太廟祭告天地祖先的祭文裡,她親筆寫下的不是帝王功績,而是密密麻麻的陣亡將士姓名、各地捐輸糧草的鄉紳百姓、乃至後勤民夫的代表。

“唯有將功勞的光芒分潤給每一個付出汗水與熱血的人,這份功勞才會化作滋養未來的種子,讓更多人願意為之奮鬥,讓守護的力量生生不息。”

楚凡指尖流淌的靈力,如春風般拂過虛影中那本厚重的軍功簿。奇異的是,簿頁上每一個名字,竟都透出柔和而堅韌的微光,彷彿無數星辰在閃爍。

“脫凡境的‘謙’,”他感悟道,“是洞察了‘功’如江河奔湧,非一木可成其勢。唯有甘願匯入千萬條默默無聞的溪流,方能成就那浩瀚奔騰、滋養萬物的力量,永不止息。”

**過不推諉關**

混沌光影流轉,現出一間氣氛凝重的府衙議事堂虛影。知府大人獨自立於堂中,手中緊緊攥著一份關於賑災不力的卷宗,指尖因用力而發白。他低垂著頭,彷彿肩上壓著千鈞重擔。下屬在一旁,面露不忍,低聲勸慰:“大人,此事……實乃那奸商太過狡詐,偽造倉單,欺瞞於您啊!非您之過……”

知府猛地抬頭,眼中佈滿血絲,卻無半分推諉之意,聲音沙啞而堅定:“住口!我是這一府百姓的父母官!百姓捱餓,流離失所,乃至有人餓死,這便是我的過!

天大的過錯!推給誰,都改變不了這個事實,都洗刷不了我心頭的愧悔!”他不再多言,毅然鋪開紙張,親自研墨,揮毫潑墨,親手寫下言辭懇切、字字錐心的《罪己書》,痛陳己過,請求朝廷嚴懲。

他自請降職三級,未等朝廷批覆下達,便已輕車簡從,日夜兼程趕赴重災區。沒有儀仗,沒有官威,他脫下官袍,換上粗布衣衫,與災民同住在四面透風的窩棚裡。

每日親自分發粥糧,檢視疫情,甚至蹲在泥地裡,為餓得直哭的孩童一勺一勺喂下那寡淡卻救命的野菜粥。他面容憔悴,雙手佈滿凍瘡,卻始終守在災民身邊,直至災情徹底緩解,才拖著疲憊不堪的身軀悄然離開。後來,朝廷查明真***商伏法,恢復了他的官職。

然而,當地百姓口中傳頌的,卻永遠是那個在寒冬臘月、窩棚泥地裡,給孩子們喂粥的“罪官大人”。

“過不推諉的‘過’,”葉昭鳳凝視著虛影中知府在寒風中修補漏風窩棚的身影,那身影渺小卻如山嶽般沉重,“絕不僅僅是口中認錯、面上羞愧的姿態。它是將那沉重的責任,那因己之失帶來的苦果,真真正正地扛在自己肩上!是內心響徹著‘我錯了’,然後毫不猶豫地用行動去踐行‘我來改’!”她想起自己初登大寶時,因一時輕信外戚之言,導致漕運排程失誤,延誤了南方賑災糧草。

面對洶洶物議,她當庭取下象徵至高權力的九鳳金釵,擲於玉階,以此自懲,並立下軍令狀,親自督辦,最終力挽狂瀾。“唯有將過錯扛在肩上,你才能看清腳下之路究竟在何處偏離了正軌,才能找到方向,一步一個腳印地,重新走回那條光明坦途。”

楚凡的目光,久久停留在虛影中那封《罪己書》上。那字跡遒勁有力,力透紙背,每一筆都承載著無邊的愧疚與改過的決心。他輕聲道:“脫凡境的‘勇’,是徹悟了‘過’並非人生的汙點與恥辱。它是立在歧路之上的醒目路標——唯有敢於正視它、承認它,才能真正理解它所指明的錯誤方向,才能將它踩在腳下,化為前進的基石,而非被它絆倒,永遠困在悔恨的泥潭。”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